訪問主要內容
焦點評述

看中國國防部長的南亞之行

發表時間:

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對南亞地區的訪問受到國際媒體的關注。此次梁光烈從8月29日起展開對斯里蘭卡、印度、老撾三國的訪問,其印度之行尤其受到關注,他9月2日抵達印度,這是8年來中國國防部長首次訪問印度。中國國防部長上一次訪印是曹剛川將軍2004年的訪問。梁光烈也是訪問斯里蘭卡的首位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的主要隨行人員有空軍副司令員周來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黃漢標、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宋普選、廣州軍區副政委兼南海艦隊政委王登平、蘭州軍區參謀長劉粵軍、西藏軍區司令員楊金山、駐港部隊政委岳世鑫等。

廣告

《漢和防務評論》主編平可夫說,梁光烈此行旨在防止中印邊界喜馬拉雅地區的爭執升級,而此刻北京正在應對與日本在東海、與東南亞鄰國在南中國海上的領土爭端。

平可夫說:“過去幾年間,中印邊界喜馬拉雅地區的軍事緊張局勢從未解除過。”他說,梁光烈此行表明,中國既希望與印度合作,又想要遏制新德里在阿魯納恰爾邦的軍事野心。 平可夫說:“中國清楚它的關鍵敵人是美國和日本,不是印度。梁光烈此行將給雙方探明彼此軍事底線提供一次機會。”

日本媒體前不久曾報道說,近來尼泊爾成為中印兩國爭取的對象 。據日本《選擇》雜誌前不久報道,尼泊爾在亞洲算是最貧困國家,卻處於中國西藏和印度東北地區之間的戰略要地。對把西藏視為“核心利益”的中國而言,尼泊爾的穩定是實現西藏穩定的不可或缺的條件。此外,尼泊爾還擁有包括稀土在內的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資源,而且基本上都處於尚未開發狀態。文章認為,對印度來說只要尼泊爾倒向中國,印度就將陷入明顯的軍事劣勢。因此,儘管印度迫切需要增強海軍軍力,卻不得不繼續奉行重視北部陸軍的國防政策。尼泊爾當地媒體人士認為,“中印之間的軍備競爭甚至已達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

《印度防務評論》最近也發表題為“中國的喜馬拉雅新攻勢”的文章,指出,印度曾經似乎患上了一種透過巴基斯坦“稜鏡”觀察中國戰略思維的綜合征,臆測中國的內部問題可能會誘使北京發動與印度的對抗性軍事衝突,從而轉移國內壓力。然而,這並不是中國的戰略文化。不過,至少在過去3年裡,中國在其所處的亞太地區重申領土要求方面確實變得更加目中無人了。中國在亞太的國家戰略利益遠遠超過了其目前對中印邊界的圖謀。不過這絕不意味着中國軟化了在邊界問題上的態度。 準備應對看得見的中國軍事威脅極其重要。不過與這種看得見的挑戰相比,看不見的挑戰對印度發展的威脅要大得多。新德里必須儘快找到應對辦法。

就梁光烈訪問印度與中印關係問題,俄羅斯之聲電台指出,除了由來已久的領土問題外,還有令兩國關係複雜的新問題。最近幾年,由於新德里與華盛頓積極靠近,中印關係變得十分冷淡。美國2005年實際承認印度的核地位讓北京尤為擔心,當時華盛頓稱印度是“負責任的核大國”。美國政治學家並非毫無緣由地談論起“亞洲美國”的出現,即亞洲有一批國家與美國比與鄰國的關係更近,除了美國的傳統盟友泰國和菲律賓之外,印度也在一步步地加入這些國家的行列。中國越來越強大不能不令美國擔心,美國外交開始把與印度結盟看作是對中國的重要遏制。作為回應,中國採取措施加強與自己的“全天候盟友”巴基斯坦進行戰略合作: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參與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其中包括瓜德爾港。俄羅斯科學院國際安全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列克謝•費年科說:“現在印度執政集團感到自己在親美方面走得過遠,這會被理解為公然反華。印度覺得自己在這一地區很孤立。我認為,現在印度想平衡向美國的過大傾斜,但結果如何不得而知,因為中國根本不相信印度的政策。”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