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政治 傳媒

共青團機關報不點名痛斥環球時報

中國共青團機關報中國青年報日前發表署名文章,不點名痛斥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批評該報「拿愛國當生意做」,指該報「停留在陳舊的語境中」,「成天把“霸權”、“主宰”、“圈套”、“野心”掛在嘴邊」,形容這種行為是「先放狠話挑動公眾情緒,以此“培育”市場,再接連放狠話,來迎合這種被裹挾的情緒,收穫市場大賣」。

《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
《中國青年報》上的文章 DR 網絡照片
廣告

觸發中國青年報向環球時報開炮的起因,是後者日前登了中國學者一封致給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公開信,以及一篇形容希拉里是「深度強化中美互疑的人」的評論。但在中國青年報這篇名為《媒體別拿“愛國”當生意做》的文章中,環球時報過去一些有關釣魚島的好戰言論,亦同樣遭到批評。

面對中國青年報的批評,環球時報迄今並無回應。

由徐百柯署名的文章說,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之前說過「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而希拉里幾天前也說「南太平洋足夠遼闊,可以容下美國和中國共存」。作者說,這是兩個大國在國際交往中需要摸索出一套能與對方共享、相互理解的話語體系。這也是「寬廣」和「遼闊」交集的價值所在。

中國青年報批評環球時報版面
中國青年報批評環球時報版面 DR

但文章話鋒一轉說:「然而遺憾的是,當中美雙方決策層已經開始以這樣一種新的言說方式進行溝通時,某些“建言者”卻還停留在陳舊的語境中。比如,有中國學者在報紙上發表致希拉里的公開信,指責稱:『美國當前對中國有三層心態環環相扣:仇視中國政治、利用中國市場、打壓中國發展。基於這樣複雜的心理結構,美國玩起了自以為得意的‘巧戰略’:不直接出面與中國對抗,卻慫恿中國周邊國家干擾中國發展。』其中對美國國際戰略的分析並非全無道理,但這種言說方式,依舊屬於以鬥爭性詞彙進行描述、氣勢洶洶地給予譴責這樣的“革命語態”,其背後的對抗性心態顯而易見。」

文章續稱:「希拉里到訪之日,有報紙社評直接稱她是『深度強化中美互疑的人』。作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外交風格與我們有衝撞,某些言論“愣”甚至拙劣,這些都是事實,中國人可以不喜歡她。但中美決策層是否就“互疑”了呢?在問題的核心層面,國內一些戰略專家、評論者的種種意氣之論,恐怕並不成立。進而,成天把“霸權”、“主宰”、“圈套”、“野心”掛在嘴邊,難道就不是在強化互疑嗎?什麼叫“互”,一個巴掌拍不響,單方面的極端也難成氣候。」

徐文又說:「日前,圍繞釣魚島問題,一些報紙和地方衛視評論員,甚至放言中日將有一戰,『如果中日發生新戰爭,它一定是中國人在心理上洗刷一個多世紀恥辱的戰爭。無論其他什麼樣的戰事,都不如中日戰爭更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了。』說這樣的話,其不負責任和不顧大局,幾乎與我們所反對的他國極端勢力無異。習慣於這種言說方式和話語體系的媒體,請收手,饒過公眾吧。」

文章結論指出:「不管是報紙版面上,還是電視播出時段里,在公共輿論場中成天渲染那類對抗乃至戰爭情緒的,要麼是臆想的受虐狂,要麼就是利用商業民族主義來消費愛國。前者可悲,後者可惡。」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