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歐峰會

中歐峰會20日在布魯塞爾舉行

中國與歐盟將於明天舉行第15屆雙邊峰會,中國總理溫家寶率領代表團與會。此次雙邊峰會將有何種成果,按照媒體評論,有期待但也有疑慮。但法新社今天報道,歐中峰會既有雙邊貿易緊張的擔心,也有中國可能進一步支持緩解歐元債務危機的希望。

中國總理溫家寶2010年10月6日在中歐第十三次峰會上。
中國總理溫家寶2010年10月6日在中歐第十三次峰會上。 網絡DR
廣告

中央社今天報道,中歐峰會前,歐洲聯盟機構繼續顯示龐雜且各會員國向來意見不一。歐盟智庫學者表示,中國甚至捨棄峰會平台與歐盟主要國家直接打交道,已經使中歐峰會流於形式。

中歐峰會是中國和歐盟官方最高層級的定期溝通機制,自1998年起每年一次輪流在歐洲和北京舉行,2003年雙方更協議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歐藉峰會平台更建立30多個磋商與對話機制。

一些專家評論認為,中歐雙方定期接觸僅是會面卻幾乎什麼協議也沒有達成,加上歐盟機制迭床架屋令人感到挫折,以致中國快要捨棄這個管道。

在中國眼中,歐盟影響力不及美國,因它缺乏鞏固權力,以致歐盟機構無法和北京展開有建設性、立場堅定又口徑一致的溝通。北京寧可繞過歐盟,直接找會員國談事情。

比如今年歐盟6日宣布,對中國展開太陽能面板反傾銷調查,但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後訪問中國,卻呼籲歐盟應當用協商解決爭議。默克爾的批評,無疑是給歐盟的權威沉重一擊,何況歐洲的太陽能設備大廠大多數都在德國。

中共18大前夕,中國總理溫家寶最後一次率團赴歐出席中歐峰會。分析認為,溫家寶是力主強化中歐關係的堅定支持者,這屆中歐峰會可能不會流於溫家寶的告別會,但事實上,中國與歐盟的夥伴關係正逐漸淡薄。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