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中國央視點評保釣遊行亂象稱:犯罪請別披着愛國外衣

26號晚上,中國央視《新聞1+1》欄目播出了由白岩松主持的節目,題為《犯罪:別披着“愛國”的外衣》。有網友注意到,這是中國許多城市在“保釣”遊行中出現“打砸搶燒”等犯罪行為以來,央視首次作出正面回應。白岩松在談到打人教授韓德強時強調說:現在“漢奸”這個詞滿天飛,似乎成了想要拿出來攻擊別人最有力的武器,其實,這也是一種語言上的暴力。

中國深圳示威者打砸日本西武百貨店2012年9月16日
中國深圳示威者打砸日本西武百貨店2012年9月16日 Reuters/路透社
廣告

白岩松反問道,誰是漢奸呢?當你作為一個大學的教授,去打一位八十多歲老人兩記耳光的時候,你就是另外的一種漢奸,讓所有的人感到蒙羞,你也讓很多的中國教授都會感到蒙羞。其實近些年來,我們非常擔心教授如此讓人尊敬的詞,會慢慢被一些個別教授的語言、行為給毀掉,因為在他們的語言和行為中充滿着太多的暴力,而且有恃無恐,並且還揚揚自得!學校似乎也選擇了沉默,好像在這個時候,要捍衛某種言論的自由,但是突破底線的這種言論還是自由嗎?

因此,我們應該旗幟鮮明地把犯罪和愛國區分開來。同時,針對像韓德強這樣的行為,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真正地去追究呢?如果不了了之的話,將來此類事件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教授”這個詞恐怕也就真的會毀掉了。對此,博客中國上作者老桑的文章點評說,在十八大即將召開之前,全國人民究竟在關注些什麼呢?此時,民生問題和外交問題哪個是焦點?哪個是重心?我想,這是婦孺皆知、不言而喻的道理吧!

但央視卻在這個關鍵時期,連篇累牘地大肆鼓噪與民生關聯不是很大的外交問題,也許其出發點,是想幫助當局轉移一下民眾注意力,緩解一下群眾與執政機構的突出矛盾。在一些地方的反日遊行中出現各種亂象的苗頭時,你們不是及時提醒國人,不及時動用你們強大的宣傳力量,以國家的聲音去預防和制止,反而還在那裡一味地宣傳與煽動,致使各地的打砸搶燒亂象火上澆油。請問,你們的政治居心何在?這是“維穩”嗎?這是愛國嗎?

因此,儘管此次白岩松的公開亮相和比較客觀的評論來得晚了些,但應該還是能為央視前一階段的錯誤輿論導向,挽回一些影響的。此外,針對韓德強打人事件 ,新華社中國網事22號也曾發表文章,批其為“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但我要打得你說不出觀點”。文章說,那位街頭動手打人的大學教師,不論其自恃多麼正確的觀點,亦無法成為暴力的借口。無獨有偶,近期網上熱傳的另一段視頻中,在9月初的鄭州也曾上演因挺毛和反毛觀點不同而動輒耳光相加的鬧劇。

大學教師,斯文職業,或因個人涵養、特定心情等一時情緒失控打人,事後最起碼的回應首先便應是道歉,對被打當事人,也對社會大眾。但在此次事件中, 打人者事後態度卻異常堅決,無絲毫歉意表示。圍繞特定問題的爭論,老者的觀點被韓認定為所謂“漢奸言論”,隨後便暴力相向之。但問題在於,對於所謂“漢奸”以及“漢奸言論”的指控,舊有國家法令雖有涉及,但目前卻並無片語可依。

人們對所謂“漢奸言論入罪”一直警惕,概因公民表達本身作為憲法權利,而且,即便是“漢奸言論入罪”,其審理程序與裁決權亦不在論戰一方,而應歸於司法;不該由發現者即時懲處,而應交付法律決斷。此次北航教師的動粗事件,引來公眾圍觀的或許是教師的斯文水準,但最直接的卻是一起社會治安案件。個人素養或可繼續討論,但社會治安案件卻須有關部門及時處理。

誠如涉事韓姓教師所言,“犯了法的,我認罪服法”。事實上,韓姓教師因觀點不合而首先出手毆打他人,且被打者“六十周歲以上”,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相關規定,該行為屬於應“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 以下罰款”的嚴重違法行為。而微博上,已有不少網友頻頻@事發地公安機關,希望同類社會治安案件得到同等對待、公平處理。觀點不怕百家爭鳴,最忌敵視、排斥甚至暴力相向  告別耳光,才有可能聽到別人的聲音。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