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溫家寶重申中國需要體制改革

在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被“雙開”後,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慶祝中共建政63周年招待會上,重申中國需要進行體制改革,但“需要進行艱苦探索”。

路透社。
廣告

根據中國廣播網和《文匯報》等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2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中共建政63周年招待會,包括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等中共全體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出席,這也是薄熙來被“雙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公開聚會。

溫家寶在致詞時重申,中國的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他說: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體制改革,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

香港媒體報導說,溫家寶在重申中國必須進行體制改革時,也強調這個前無古人的事業“需要進行艱苦探索,但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溫家寶也提到,中共“18大”將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

此外,新華社報導,溫家寶在談話中重申,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

中國改革開放後,因官商勾結、黨官貪污情形日益嚴重,被稱為“毛派”的左派份子紛紛反對由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政策,要求回到中共政權建立者毛澤東時代的左傾路線,並擁護在重慶“唱紅打黑”的薄熙來。

溫家寶今年3月在中國第11屆全國人大5次會議記者會上答覆媒體有關中國政治改革問題時,直言“文革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

他當時還說:“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可望接任中國新任領導人的習近平,曾經下放農村。《紐約時報》認為,這項經歷是習近平執政的最大資產。

中國共產黨第18屆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1月8日召開,習近平可望接替胡錦濤,成為中國新一代領導人。

《紐約時報》還特別專文介紹習近平的下放經歷,認為習近平反其道而行,主動申請下放農村,可以了解習近平的政治精明,也得以窺見為什麼在政治鬥爭風暴最激烈之時,習近平會選擇從公眾面前消失2個禮拜。

報導指出,在河北省正定縣下放期間,為習近平奠下良好的名聲與施政經歷,加上家族強大的政治實力,都讓習近平得以平步青雲。在農村下放的過程中,和其他第二代結成盟友,也成為他的資產。

雖然在正定期間,習近平屢遭打壓,但這段經歷仍有助於習近平磨練自己的技能,為他日後崛起奠下基礎。

這段經歷也為習近平建立良好政治關係,包括現任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劉源,現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都是習當時結下的盟友。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