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今日歐洲

薄熙來事件定案與提振中國經濟

發表時間:

困擾中國政界長達數月的薄熙來案似乎終於有了結論。共產黨高層在上個星期五作出決定,嚴懲薄熙來,不僅要開除他的黨籍,還要把他送到法庭受審。海外媒體從官方權威的媒體報告薄熙來違反黨紀國法的詳細舉證,看出中國當局下決心要對薄熙來案做出了斷與切割,以結束這一引發中國政壇長期波動的懸案對政治,社會以及經濟的負面影響。連日來一個重要的反響引人關注,薄熙來定案給中國經濟帶來積極鼓舞。

廣告

選擇金九銀十關鍵時期宣布切割決定

中國政治對外界可能永遠都是謎團,對薄熙來案也充滿猜測。因為缺少透明,沒有媒體監督,關於薄熙來事件的傳言多種多樣且不斷更新。即使9月28日共產黨召開政治局會議對如何處理薄熙來作出的決定,仍然留下很多的疑問,包括中國高層怎樣達成共識,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決定,長達數月後為什麼會在此時作出決定,對今後18大會議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等等問題。

中國政界消息總是令人關心,可能也是猜測的新的消息說,如何為薄熙來定案,是將接下胡錦濤職務的習近平一手主導的,是習近平接掌最高權力前一次大考驗。消息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對薄案沒有干涉太多,有意放手讓習近平挑重擔,並對習近平在薄案體現的風格、手法,以及案件最後結果,都採取默許態度。

先前很多報道都對前領導人江澤民頻頻出面評論是干政,但新的報道解釋薄熙來被公布開除黨籍與公職前,江澤民忽然高調與老友現身北京國家大劇院欣賞音樂劇,是表示對薄案處理支持態度。在胡錦濤放手、江澤民支持之下,習近平處理薄案時更能放開手腳。

中國高層對薄熙來定案出乎尋常強硬和堅決,各個官方重要媒體都高調跟進宣傳黨的決定。一般認為,薄熙來的政治生涯被開除黨籍,撤銷職務,剝奪各種身份地位符號和法律審判雙重懲罰打擊下,不會有翻身復辟的機會。有評論分析是為了阻隔支持,警告同情。同時宣示,薄熙來曾經走紅一時的文革路線不會在中國上演。這樣的處理決斷凸顯政治安撫的意味,希望了斷已經延續多時,引發流言猜測,激化社會不穩因素的政治案件,為18大順利召開掃清障礙。

由於中國的經濟向來都依賴政治,中國政治也一直影響經濟,薄熙來定案必然有經濟考量,對經濟有影響。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政治環境造成經濟市場猶豫不無影響。薄熙來案流言猜測四起,對中國經濟負面壓力不可輕視。在政治上作出懲罰薄熙來決定之後,選擇理想時機對外宣布,以便給經濟帶來最大限度的鼓舞。

選擇金九銀十的時機對外宣布薄熙來定案決定不是偶然。所謂金九銀十,指的是中國經濟傳統的每年的9月、10月,被認為是最好的月份,包括最不規律的股市,以及最不正常的樓市,通常在這2個月都會有好表現,整體經濟也是這時轉好。除了9月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尤其10月有國慶長假,也被認為可以拉動消費與經濟。今年國慶長假恰逢中秋節,原來黃金周延長成為8天,中國人多達7億以上人次的旅行流動,緩解了薄熙來定案的政治衝擊。

政治決定力圖穩定經濟形勢

薄熙來定案與中共18大緊密相連。中共政治局28日的會議,不僅決定對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予以「雙開」處分,並將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同時決定於11月8日舉行中共十八大,選舉新一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對於這個決定,評論指出,消息傳出後給中國經濟界注入一劑強心針,預測十一長假後股市會漲起來,經濟也將得到穩定。

台灣經濟日報分析薄熙來定案對中國經濟相應影響首先是給出了穩定的信號。在此之前,有關中共十八大和有關薄熙來,流言滿天飛,出現一個政治的亂字,因為中共領導層意見統一不了,薄熙來就沒法辦;中共領導層內部擺不平,中共十八大會期也就要難產。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解決了兩個問題,政治大局定下來,經濟大勢也就可望穩下來。解決了中共十八大何時開這個難題,除掉薄熙來案這顆最大的地雷,中國現在走出了看穩的第一步,當然中國與經濟能不能走出看好的第二步,則要看中共十八大如何開了。

經濟與股市對薄熙來定案積極回應

國慶長假期間中國股市休市,一般認為黃金周過後,中國股市將繼續走中共政治局會議決定後的積極回應上升路線圖。上海股市指數在政治局會議後大漲百分之一點四五,逼近二千一百點。這是中國十一長假之前股市走向,又是因應中共十八大會期排定、薄熙來雙開而發出的市場向好訊號。

聯合報注意到中國股市在政治局會議的兩天前就出現異動,當時市場傳出,中國證監會將實施股市新政,後來雖證實是「謠傳」,但中國股市不僅沒有下挫,星期五即中共政治局會議當天還繼續上漲,這種現象,被解釋為有「超級主力」大手入市所致。這「超級主力」來自何方?跟政治局會議有關係。

該報分析,北京圈子中此前已傳出中共十八大會期確定、薄熙來將受到重罰的消息。其後有關十八大的會期和薄熙來的刑期,都有了進一步的說法。這對已成驚弓之鳥的中國市場投資者和經營者,信心大失,市場出現恐慌現象,無疑是一種鼓舞。而「超級主力」的資金,也就在這時出手,將股市帶離低谷。

人民幣新高也不是偶然

與中國股市應聲而起的現象一唱一和,人民幣也對薄熙來定案作升值回應,以顯示貨幣信心與強勢地位。在中國官方宣布薄熙來定案決定之後,人民幣行情大漲,國慶節前29日人民幣兌美元彙率最後以六點二八四九比一收市,創下彙改以來、近七年兩個月新高價,也帶動包括香港等地在內的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報價走高。

聯合報引述中國銀行業人士說,中國「十八大」日期敲定,外界預期中南海接班局勢明朗化,是人民幣「漲」聲響起的主要因素,加上美聯儲祭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美元被看衰,也助長人民幣漲勢。而且中國國慶長假開始,銀行不願在長假前持有美元,也使得美元的買盤虛弱,「一賣就急跌」。

經濟分析認為,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雖無法「保八」,仍屬高成長經濟體,在美元趨勢看貶,中國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之下,預估在未來三年,人民幣兌美元可望從目前的「六字頭」邁入「五字頭」時代。

政治促經濟亦無萬能藥

雖有經濟積極回應,但一般認為這些回應都是官方的運作。薄熙來定案,確定召開18大會期,能否真正改變中國經濟緩行現狀還有待觀察。

目前,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卻逐步放緩,過去十個月里,有九個月外國直接投資都在下跌,工業產出增長速度落到了三年來的最低點。 輸往歐洲和美國的商品量不斷下降。一些經濟學家甚至對官方公布的第二季度7.6%的年增長率都認為存在水分。

中國的股市常常不能正確反映經濟狀況。經濟不好時,中國股市卻會大漲;而中國經濟增長數據良好時,股市卻慘跌。薄熙來定案以及中共18大確定會期,中國股市將會繼續作出升勢回應,但短期卻不會拯救中國經濟於疲軟。

不過,中國政績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會最終追求經濟增長。評論認為,在徹底解決薄熙來事件之後,召開18大會後,新一代領導人將會拿出更多的精力來抓經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