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中國學者聯署發聲釣魚島爭端呼籲“讓中日關係回歸理性”

發表時間:

最近一階段,中日圍繞釣魚島之間的爭議和對抗愈演愈烈,在中國方面,對日抗議浪潮迭起,在9月15日,釀成了在青島、長沙和西安等多個城市的打砸搶騷亂事件。

廣告

9月底,日本左翼知識界“決不允許憲法改惡市民聯絡會”發出公開聲明及聯署,呼籲日本政府和涉事各國“終止領土問題的惡性循環”(中文版鏈接見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qqgc/article_2012092868539.html
),大江健三郎等知名日本知識分子參與了聯署,該聲明呼籲中日兩國人民及政府理性處理釣魚島爭端,代表了日本民間的理性立場。

昨天(10月4日),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等發起了聯署,作為對日本民間呼籲的回應,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聲明原文在中國大陸的政論網站“共識網”貼出,並獲得了杜小真、賀衛方等學者,也獲得了其中有台灣、香港70年代初期第一代保釣人士,林孝信、劉沅、錢永祥等人的聯署支持。

崔衛平在微博上說,“表達對於國家主權的看法,是我們的意願。只有通過行使對於國家主權的發言權,參與表達對於國家主權及相關事務的意見,我們才能夠體現自身主人公的身份,釋放出“主權在民”這個精神實質。同時,只有運用我們的理性,才能擔當此責任。”

崔衛平寫到,最近,因釣魚島引起中日之間的關係危機,尤其是在中國社會造成的震蕩,令人深感憂慮。

我們正好讀到了日本市民發起的聯署聲明《終止領土問題的惡性循環》,明顯感受到來自日本人士的誠懇善意。這份聲明不迴避早年日本殖民歷史和釣魚島之爭源起,又立足於多年來兩國之間已經發展出來的友好合作關係,尤其是着眼於和平相處的未來,這是將危機處理成一個契機的良好做法。

為此,聯署公開信作者提出如下呼籲:

釣魚島的領土爭議,是一個由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但前人亦已提供給後人務實的思路。1972年,周恩來先生即表示出“擱置爭議”的意向,1978年鄧小平先生明確繼承了這一方針,為的是不讓釣魚島問題成為妨礙兩國之間正常交流的障礙。在今天看來,這個決策仍然是明智的在沒有更好的對話、磋商可能的情況下,都先要回到這個立場上來。

2012年9月27日,日本駐聯合國代表兒玉和夫先生在大會發言中,以“馬關條約”作為釣魚島歸屬的依據,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罔顧事實、不負責任的表現,不能接受這樣一個重現不平等條約幽靈的起點。

中國大陸近三十餘年經濟發展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有着密切關係。需珍視與周圍鄰國擁有穩定和諧的友好關係。因此,就目前緊張的局勢而言,我們希望爭取一切可能的途徑對話協商,繼續保持與日本及其他周邊國家和平穩定的關係。不論是國家還是人民,只有在和平中才有繁榮昌盛。

我們看到了日本社會和人民在今天的改變,看到了許多日本人士在戰爭道歉和重建和平方面的可貴努力,以及日本在中國和平發展道路上的有力援助。因此,這就需要人們在正視歷史、記憶歷史的同時,也需要根據當今日本現實,做出新的認知和判斷。

警惕和反對任何利益集團或政治派別,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挑起領土爭端,操弄和綁架民意,煽動狹隘民族主義情緒。在解決領土爭議和取得和解問題方面,政府本身擁有更大的責任。一旦發生危機,政府也有責任引導民眾理性認識問題和採取行動。

2012年9月中旬,在中國一些城市發生的因釣魚島爭端激化而引發的打砸燒行為,我們非常痛心,並加以特別譴責。這些極少數人的做法,不能代表兩岸四地的大多數人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普遍看法。我們十分不希望這些行為引起國際社會的誤解,從而引發經濟方面的倒退,和其他方面更多的倒退。

最近,中日文化交流受到限制,有關日本書籍的出版和發行也在中國部分城市受到殃及,這是極其不明智的,也是令人遺憾的。領土或政治方面的爭議,不應無限制地擴展到其他領域。應儘快恢復雙方民間的經濟、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正常的合作交往,盡量彌補因為最新爭議造成的損失,儘快撤銷所有缺乏長遠眼光的臨時措施。

每個人在自己的故土上生活、勞作,養育後代,參與社會事務及國家事務,擁有對於國家的主權,並擁有對於國家主權的一份發言權。基於這個原因,我們認為在政府處理主權事務時,需要傾聽民眾的意見,而不是把民眾甩在身後。

在兩岸四地和日本的教科書里,應寫入中日兩國全面而真實的近現代歷史。中國的教科書也應增加不同民族相處與融合的教育,以利下一代思考判斷、並培養開放的心態去了解與自己不同的國家和人民;發展中日民眾之間的互相尊重,讓年輕人在夥伴關係和友誼觀中正常生長。

作者提出,涉及領土、國家主權等國際事務的事情,不獨兩國政府責任。應該更多發展民間交流渠道,增進互相了解,為子子孫孫創造和平的未來。呼籲信說,“除非你鬆手了,你才會失去家園。”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