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廣角

中日釣魚島之爭-退讓都會被看成是“國恥”

發表時間:

中日釣魚島引發的緊張局勢令西方媒體提出是否局勢有滑向戰爭邊緣的疑問。法國媒體在中國“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後,甚至在媒體上出現了“中日邁向航母之戰?”的新聞標題。

廣告

《回聲報》10月1日相關新聞大標題為:“太平洋是否再次爆發戰爭?”。法國各大媒體紛紛詳盡報道了中日官方的“口舌戰”。

10月1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宣布改組內閣名單。田中角榮的獨生女、前外長田中真紀子獲得邀請入閣。法國專家認為,日本在向北京當局表示出和解的意思。田中角榮在1972年親身推動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日本媒體也認為,田中真紀子或將是日本突破中日僵局的“中國牌”。

近來,法國媒體紛紛邀請專家,分析釣魚島歸屬之爭升級的緣由。有的漢學家認為,中日在釣魚島上的衝突嚴重阻礙了兩國的經貿往來;也有專家認為,長時間對荒無人煙的釣魚島不感興趣的中國忽然對日本政府“購島”表現出強烈憤慨,這是為什麼?

法國專家認為,釣魚島歸屬之爭當然有它的歷史淵源,雙方民眾的憤怒反應的不完全是經濟或領土之爭,它更驗證了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愛國情緒和一種神聖的使命感。中國民眾的憤怒表明了他們在抗戰勝利67年後,並沒有很好地癒合戰爭的創傷;日本人的憤怒說明了,日漸強盛的中國給昔日強盛的日本人心理蒙上了陰影。

法國媒體還注意到,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紀念日,兩國外長互致賀電,但每隔五年由國家領導人互致賀電一事則被取消。中國向聯合國提交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點、基線坐標表和海圖,這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的主張提供了歷史和法理證據。

法國《費加羅報》在九月底發表了一篇“中日釣魚島之爭10大要點”文章。文章寫道,為了遵守中日於1978年達成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口頭協議,日本在島上沒有“大修土木”。

《費加羅報》回顧歷史說,1972年9月,日本前首相田中訪華時,曾要求周恩來明確該島的歸屬權。當時,為了不讓這個一時難於解決的問題成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礙,周恩來曾表示:“現在還是不要討論,地圖上又沒有標。出了石油就成問題了。”對此,日方也表示同意。

《費加羅報》介紹說,1978年8月,日本外相園田直在北京又同鄧小平討論了這個問題。鄧小平提出,“一如既往,擱置它20年、30年嘛。”

1978年10月,鄧小平出席在東京日比谷“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時,日本記者又提出這一困難問題,會場氣氛陡然緊張起來。

鄧小平輕鬆地說:“尖閣列島”,我們叫釣魚島,這個名字我們叫法不同,雙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我們雙方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這次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時候,雙方也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

倒是有些人想在這個問題上挑一些刺,來障礙中日關係的發展。我們認為兩國政府把這個問題避開是比較明智的,這樣的問題放一下不要緊,等10年也沒有關係。我們這一代缺少智慧,談這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費加羅報》在這篇題為“中日釣魚島之爭10大要點”文章中還表示,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致使中國把台灣及周邊島嶼割讓給日本,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收回台灣時並沒有宣布對釣魚島(尖閣列島)的主權。1972年美國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仍根據法國《費加羅報》的版本,從1895年甲午戰爭後75年中,中國沒有對喪失釣魚島主權提出過不滿,看似好像對釣魚島失去了興趣。

1958年,中國在歸還其主權領土清單中沒有列入釣魚島。而1992年2月25日,中國通過《領海及毗鄰連區法》寫明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

以上是法國媒體的說法。而據中國的報道,日方堅稱1958年的中國地圖,上面把尖閣諸島排除在中國領土之外。但日本政府只展示了地圖部分,卻未提及版權頁的重要說明。說明上寫明:“中國部分國界線,根據抗日戰爭前申報地圖繪製。”

按照《費加羅報》的說法,是1969年聯合國一份報告引發了中國的興趣。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對包括釣魚島列島進行了海底資源勘查。勘查結果表明,當地不僅海產資源豐富,而且海底油田儲量巨大。

2012年9月2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白皮書。在白皮書第三部分,中方言辭抨擊了美日對釣魚島的私相授受的做法。白皮書寫道,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法文件,二戰之後,釣魚島應與台灣一起歸還中國。但是,美日移花接木,私下交易,把中國領土釣魚島納入所謂“託管區域”,又通過所謂“歸還”,私相授受釣魚島的“施政權”。對此,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

中國媒體稱“釣魚島嶼雖小,主權事大。圍繞島嶼的主權紛爭在全球範圍並不鮮見。但東亞的島嶼主權爭端何以在近期突然升溫?這背後,既有歷史宿怨,又有現實矛盾,既有經濟利益的驅動,更有國際安全戰略的考量。”

一些專家通過中國官方媒體分析說:日方公然挑釁的原因,是近年來,日本國內問題頻出,看不到、也找不到出路,焦慮感漸漸增強並蔓延至社會各個階層,構成民眾過激情緒的基礎。此外,日本政界的結構不斷調整也是一個原因。眼下又是大選關鍵時刻,國會鬥爭日趨激烈,領土問題便成了表現“愛國心”的試金石。

而法國媒體也看到了中國高層換屆的不穩定時刻,以及黨內高層權鬥激烈的局面。中國政府為了強化其執政合法性,一致對外的民族情緒對掌控局勢更有利。在十八大臨近的關鍵時刻,釣魚島愛國之情也成為中共政權凝聚人心的導火索。

在法國專家的眼中,當把釣魚島歸屬的問題上升到愛不愛國的高度後,中國政府就沒有給自己留後路。日本極右翼勢力也在尖閣列島問題上大做文章。現政府想與中方緩和的餘地是有限的,因為向中國高漲的民族情緒讓步,這就意味着,日本面對中國在南海擴張的野心沒有抵抗的力量和勇氣。之所以雙方在外交上“寸土不讓”,這都是基於國內民眾給政府施加的壓力。

一些漢學家還認為,通過在釣魚島上的領土爭端,中國也在試探日本及其他盟友(美國)的底線。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亞洲部負責人尼凱女士還表示:日本如果迫於壓力,在“尖閣列島”問題上退讓的話,那麼中國在南海擴張的野心就會暢通無阻。所以,日本讓步也會摧壞南亞多國甚至美國在南海的利益。

尼凱女士還認為, 中國在釣魚島上嚴正的立場也有動搖日美同盟關係的考量。中國一再提醒日本,“日美安保條約救不了日本”。這句話的實際內涵是在告誡美國,不要趟這股渾水。中國讓美國人謹慎行事的呼籲初見成效。因為,美國政界仍有一批不希望與中國開戰的人。但美國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在總統選舉塵埃落定之後會有所緩解。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