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中國官方媒體罕見支持“異見人士”任建宇

前重慶大學生村官任建宇因在微博和QQ空間轉發和點評“一百多條負面信息”,被判勞教兩年的上訴案10月10日由重慶法院公開審理,法院當天宣布擇日宣判。包括《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和《新京報》等官方媒體隨後罕見地撰文支持任建宇,反對因言獲罪的做法。

中國官方媒體罕見支持因言獲罪的任建宇
中國官方媒體罕見支持因言獲罪的任建宇 中文網絡照片DR
廣告

路透社發自北京的報道分析說,官方媒體支持不同政見的人士,可能是政府願意作出讓步的表示。也有評論認為可能與任建宇批評的薄熙來已經下台有關。

路透社報道指出,包括《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新京報》在內的多個官方媒體撰文批評了任建宇被判勞教的做法,呼籲人們有更多批評政府的言論自由。路透社引述《環球時報》上周的一篇社論指出,在現代的中國仍然有人“因言獲罪”十分令人擔憂,這是與言論自由和法制國家制度相悖的做法。

路透社認為,《新京報》和《環球時報》的做法之所以令人驚訝,是因為任建宇被判刑的主要原因是在網上發布希望結束共產黨“專制”的言論。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些言論會招來官方媒體的嚴厲批評。

路透社的報道分析說,主張中國言論自由的人士希望通過此事件帶來的媒體效應讓中國政府允許有更多的討論空間,也希望言論自由成為即將在中共十八大上上任的中國新領導人關注的議題。但儘管樂觀的人士認為任建宇事件是北京政府開放言論自由的一個信號,但是沒有一個中國問題專家會認為媒體從此以後可以批評中國的領導人。

前《中國青年報》記者,《冰點》周刊創刊編輯李大同認為任建宇事件是一個特殊的事件。

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環球時報》記者向路透社表示,任建宇事件反映了不斷增強的網絡力量對時事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中國網絡上針對任建宇事件共有超過80萬條評論和信息,其中大部分內容是批評判處他勞教的做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