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人物特寫

西哈努克—大國博弈遊戲中巧妙周旋的小國之君

發表時間:

柬埔寨王國太皇西哈努克2012年10月15日在北京去世。他的人生道路伴隨了柬埔寨這個人口只有一千五百萬、面積十八萬平方公里的亞洲小國幾乎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柬埔寨人對這位退離王位的太皇仍然敬仰如神,但在動蕩年代他並沒能總是為百姓扮演庇護神的角色。

柬埔寨已故太皇西哈努克。圖片攝於2006年10月30日,西哈努克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在北京的會晤。
柬埔寨已故太皇西哈努克。圖片攝於2006年10月30日,西哈努克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在北京的會晤。 (圖片來源:路透社/中國日報
廣告

幾起幾落的君主生活

諾羅敦•西哈努克1922年出生於金邊。他一生幾度流亡的坎坷經歷可以說是這個東南亞小國上個世紀多舛 命運的縮影。

1941年,當時只有19歲的西哈努克,在法國殖民政府的扶持下首次登基。殖民政府原本以為能輕易駕馭這位羽毛未豐的國王,穩定法國在遠東受到威脅的殖民統治。但是,1953年,也正是這位年輕的國王利用法國因為越南獨立運動而元氣大傷的時機,說服宗主國,和平地為柬埔寨爭得了獨立,結束了法國長達90年的殖民統治,他因此被看作是柬埔寨獨立之父。1955年,他宣布讓位給父親諾羅敦•蘇拉瑪里特,他自己則投身政治,組建政黨。1960年,父親去世之後,他成為國家元首,卻沒有接替王位。1970年,他在莫斯科訪問期間,國內發生政變,朗諾將軍在美國的支持下奪取了政權,西哈努克被迫流亡北京,並在那裡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1975年,紅色高棉奪取政權,西哈努克重返金邊。4年後,越南軍隊推翻波爾布特政權,他再次流亡於平壤與北京之間。1981年,他建立奉辛比克黨,集合各種流亡力量,成為柬埔寨抵抗越南軍隊的民族運動領袖。1991年,柬埔寨終於告別戰爭,他也結束流亡,並於1993年再次登基,但是二次登基的國王手中已不再有實際權力。2004年,他再度宣布退位,這一次是讓位給兒子西哈莫尼。不過,此後的幾年中,退位太皇並沒有真正告別柬埔寨政治生活,經常通過他的網站,發表看法,提出批評。

大國博弈中試求瓦全

在這些戰爭不斷的動蕩年代,西哈努克尤其被看作是民族統一的象徵。不少人稱讚這個小國之君在大國博弈遊戲中審時度勢、巧妙周旋的外交才能,但他左右逢源、不惜與魔鬼共舞的政治結盟也使他對柬埔寨當代史上的一些苦難難逃責任。二戰期間日軍佔領的年代,他曾支持已經崩潰在際的日軍推動柬埔寨獨立的努力,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張開雙臂,歡迎前宗主國法國重返金邊;1955年,他與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領導人共同倡導建立了不結盟運動;60年代初期,他先與蘇聯親善,但此後又致力向中國盡表崇拜,令已經與中國反目的蘇聯十分不滿;越戰年代,宣布保持中立的柬埔寨聽任越共游擊隊在其境內活動,使越共可以擴建胡志明小道,獲取來自中國的軍事援助,抗擊美軍。但當美軍大舉轟炸柬埔寨境內的越共據點時,西哈努克的抗議聲中卻聽不出太多的堅決。而在越戰期間,美軍在柬埔寨境內投擲了兩百多萬枚炮彈!

與魔鬼共舞

西哈努克最具有爭議的政治結盟是他與紅色高棉的合作。60年代中期,他曾下令秘密警察,大肆搜捕、追殺波爾布特領導的共產黨人,認為波爾布特圖謀推翻他的政權。但朗諾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迫使他逃亡北京後,他又在北京的一再堅持下,轉而與紅色高棉合作。他的身影出現在紅色高棉的各種宣傳手冊或影片中,他甚至曾深入農村,幫助紅色高棉在崇拜國王的農民中爭取支持。1975年,紅色高棉攻佔金邊,宣布成立民主柬埔寨政權,西哈努克成為民柬主席,為紅色高棉政權帶來一種政治合法性。但是,紅色高棉執政的四年間,柬埔寨近四分之一的國民死於饑餓與迫害,經濟與社會機制遭到災難性的破壞,西哈努克本人在最初的合作之後,被囚禁在王宮,他的5個子女也沒能逃脫大屠殺的厄運,他本人只是得益於中國時任總理周恩來的干預才保全了性命。1981年,越南軍隊推翻波爾布特政權,他得以逃出金邊。但在此後的十餘年間,他繼續支持失去政權的紅色高棉,藉助他們的力量,抗擊境內的越南軍隊。

與中國的特殊友誼

在這些不斷適時調整的聯盟中,中國與朝鮮可以說是西哈努克最穩定的盟友。金日成年代,朝鮮在平壤市郊為他修建了長壽宮;而北京則在他開始流亡的年代,慷慨地將位於首都市中心東郊民巷的前法國公使館作為他旅居中國的長期寓所。北京是他落難時的庇護所,他也是中國外交孤立的年代少有的忠實朋友。他在中國得到了抵抗國內政局反覆的可能,而中國也爭得了他對屠殺無數的波爾布特共產黨政權的支持!

西哈努克與中國的友誼跨越了領導人的更替。從毛澤東、周恩來,到鄧小平,從江澤民,到胡錦濤,到習近平,他始終被稱作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如今時過境遷,這段不乏曖昧的友誼讓中國社會心情複雜地聯想起一段政治至上、黑白顛倒的年月。但對於中國當今領導人來說,在中國之崛起引發周邊國家不安的今天,西哈努克不再當政的柬埔寨已經是中國東南亞戰略的得力依託。

落難不忘享受生活

西哈努克是諾羅敦和西索瓦兩大王族後裔。基於早年的教育,他非常熱愛法國文化。他的生活情趣使他在國家元首中別具一格。他偏愛美食,喜好香檳,既是一國之君,也不厭棄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他一生六次結婚,育有14個子女。他寫詩,唱歌,譜曲,演奏,對電影藝術更是情有獨鍾,電影作品有19部之多。他不僅導演影片,而且也會充當演員。

西哈努克去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金邊街頭夾道迎接太皇靈柩回國的人群顯示着民眾對昔日君主的愛戴。但在這個居民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國度,退離王位多年,又常年遠居北京的太皇已經是一個遙遠的記憶。澳大利亞歷史學者Milton Osborn向法新社表示,曾經在西哈努克當政的時代生活的人已經為數不多。他相信西哈努克一生中諸如使用秘密警察鎮壓異己或與紅色高棉合作的歷史將逐漸被淡忘,官方歷史將只記住他曾經是一位偉大的領導人。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