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驚奇! 任建宇政見不同遭判官媒發聲

發表時間:

中共十八大臨近,中國輿論目前的走向頗引起外界關注,尤其有所謂“喉舌”之稱的官方媒體出現的丁點變化,更能引起分析家和觀察人士的波動。最近一例引起關注的是中國一些官方媒體對任建宇因發表不同政見而遭關押一案的批評。 

廣告

路透社10月18日發自北京的報道說,一些受政府控制的中國媒體公開批評任建宇遭拘押這件事。任建宇何許人也,重慶的一名地方村官。他通過轉發百多條微博呼籲結束一黨專制。官媒這一不平常的舉動被一些評論家認為可能是中國當局將要做出一些讓步的表現。

官媒批評任建宇遭勞教的做法的確罕見,況且這起事件涉及當局最不喜歡的“不同政見”。路透社的報道指出:“這些媒體的反應之所以令人覺得吃驚,是因為任建宇這位25歲的年輕人曾因在網上傳播‘結束一黨專制’,以及‘打到共產黨’的信息而被判處勞教。他的這一態度在正常情況下可能會遭到官方媒體毫不留情的抨擊。

據報道分析,在溫州動車相撞造成40多人的事故發生後,任建宇在網上推出了一幅有胡錦濤和溫家寶照片,照片下方寫有“打到共產黨”的帖子。對任建宇的律師來說,任建宇是在批評發生如此人命關天的重大事故發生後,政府的反應和處理太不及時和有力。

官方媒體相關的數篇報道包括影響頗大的『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的評論以及『新京報』的報道。這些媒體都對判處任建宇勞教進行了批評,並且呼籲人們應享有更大程度的批評當局的自由。

據路透社報道,『環球時報』在上周發表的報道指出:在當代中國仍因為口頭或書面批評而受到起訴和懲罰是令人擔憂的。報道還說,因發表批評性意見就被判刑,這在20世紀以前,在某些國家是一個很盛行的傳統。報道認為,這種懲罰與言論自由和法制國家的原則相抵觸,是過時的做法。

被視為敢於報道重大事件的『新京報』更直指任建宇被判勞教這件事是“因言獲罪”。報道質疑:“如果照這樣的標準就可以實施勞教,全中國5.13億網友,有多少會被送去勞教,這個數字恐怕沒法統計”。

2011年9月,重慶勞教委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名義判處任建宇兩年勞教。不過,任建宇的律師浦志強和徐利平10月15日在網上公開了『任建宇訴重慶市政府勞教委勞動教養行政訴訟案代理詞』,他們在申辯書中說:“打到共產黨”這句話不是任建宇說的。只是這張圖片“任建宇認為很‘搞笑…’所以才把圖轉到了QQ空間”。至於“結束一黨專政,民主自由萬歲”這句話,他的律師認為:“就算這句話是任建宇喊的,他也沒有任何錯誤。因為‘結束一黨專政,民主自由萬歲’,哪怕到地老天荒,也是政治上正確的話?”

且不管律師如何辯護,中國一些官媒的相關言論似乎在人們面前呈現出微弱的亮色。據路透社報道,一些支持言論自由的中國人希望,這些媒體令人意想不到的報道體現出當局將允許進行更多的公共辯論以緩和社會緊張;他們更希望,18大以後上台的新一代中國領導人把擴大公共空間排在優先的位置。

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道格•楊則分析說,最高層有人希望看到發表這樣的消息。他認為,官方媒體能夠在中共中央首腦即將換人之前發表這些評論顯然不是一件普通的事。他認為,如果你是一個樂觀的人,那麼你可能看到的是新政府可能會把言論自由作為習近平執政時期的優先使命。

不過,沒有任何一個專家會認為,中國媒體從今以後可以自由地批評本國的高層負責人。有一個明顯的例子,你要到微博上尋找“胡錦濤”三個字都找不到。曾因試圖衝破新聞審查而被解職的資深媒體人李大同也認為,任建宇這一事件是個例外。

不過,還有一些中國媒體專家卻提醒人們,這一事件發生在中國當局表示願意改革“勞教制度”的時候,這一制度使得警方和國家權力部門可以隨時把一個人不經審判就關入監獄。

一位不願披露姓名的環球時報的記者對路透社表示,中國媒體目前發生的演變反映出網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任建宇事件發生後,中國網民在微博上發表、傳播了80萬條帖子,其中大部分都對關押任建宇表示抗議。

需要補充的是,從10月10日開始,重慶地方法院正在重審任建宇被判勞教一案,不少網民希望這預示着將會出現一個好的結果。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