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英國

傳奇女作家韓素音病逝瑞士

父親是中國籍、母為比利時人,而本身又是英國籍的女作家韓素音,根據新華社報道,11月2日於瑞士洛桑病逝,享年95。由於韓素音生前對中國共產黨政權好話說盡,連對動蕩的十年文革仍予以無悔的支持,她的死訊傳出之後,在中國大陸文化界引起震動。

Ecrivain sino-anglaise Han Suyin
Ecrivain sino-anglaise Han Suyin DRnet
廣告

北京官方環球時報、瞭望周刊、新華社屬下環球雜誌、上海文藝出版社等官方機構的微博,以及眾多名人學者,紛在新浪等微博發聲悼念,他們尤其對韓素音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穿行於中西方,為中西文化交流所作貢獻感懷備至。

棄醫從文的韓素音,一生最廣被人名的著作應算是1952年出版的《生死戀》,英文名為《A Many-Splendoured Thing》,後來被好萊塢改編拍成電影,被視為是韓素音的自傳,內容講述一個中國混血女子與一個英國記者(電影主角則改為美國記者)在香港墮入愛河,但遭到家人和當時的世俗傳統阻擾的一段纏綿愛情故事。

這本著作與她的其他不少作品一樣,以一個中西混血兒的背景,如何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歧視和困境。該片的男主角為當時好萊塢紅星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女主角是珍妮花•瓊斯Jennifer Jones。全片在香港實地拍攝,並奪得3項奧斯卡金像獎。

但對中國大陸而言,韓素音更為著名的作名,包括稱頌文革的《早晨的洪流:毛澤東與中國革命》以及《周恩來傳》,成為中共在國際社會上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形象維護者。1974年她應邀在香港學聯演講時,還公然為文革和獨裁統治辯護,招惹不少批評。事實上,對她這種罔顧事實好話說盡的態度,連1984年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也有點吃不消,胡給韓素音的一封回信中提出不同的看法,胡耀邦說:「新中國畢竟從舊社會脫胎出來不久,又是在前人沒有走過的荒原上行進。不可能沒有該詛咒的東西。」胡也安慰她說:「有人抓住你在文革期間說過某些過頭話,使你難堪,我們對你不起。」

文革獲得平反之後,韓素音一度黯然消寂,但這些並不妨礙她對中國的感情。過去30年,她一如既往資助中國,幫培養繙譯人才,資助中國作家、科學家到歐洲訪學、進修、創作。晚年的韓素音還立過遺囑,聲稱要將相當部份家產捐給中國兒童救助及教育等,令其印度夫婿及子女不滿,引發家庭矛盾。

韓素音60至70年代間,每往中國都獲中共高層禮待,她與周恩來前後見面8次。文革後雖與中共關係短暫冷卻,但江澤民主政後,她又應邀訪京,並獲江親自接見,可見中共對她始終感恩不忘。

在真實生活中,韓素音首任丈夫為國民黨軍官唐寶璜,後在1947年陣亡。根據印度《The Hindu》的訃聞,韓素音嫁給一個駐新加坡的澳洲籍記者,丈夫在1950年韓戰中死亡。韓素音後來改嫁,丈夫是英國出版商康柏L.F.Comber,兩人後來離婚。韓素音1956年到印度和尼泊爾旅行,結識了印度軍官陸文星(Vincent RUTHNASWAMY)兩人在1960年結婚,育有三名子女;另收養有一女取名蓉梅。因為這宗婚姻,中印1962年邊境戰爭之後,韓素音因緣際會成為了一個“平民大使”,為兩國關係復修做了不少工作。據韓素音表示,因為她的緣故,陸文星對被派遣到中印邊境的差事持極端消極的態度。兩人後來從班加羅爾遷居瑞士,陸文星於2003年逝世,他和韓兩人之後獲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中國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