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環球時報批美國大選靠辱華拉選票被指自取其辱

發表時間:

《環球時報》近日的評論文章《靠辱華換選票,美國政治真悲哀》一文,被國內的一些知名網站和論壇放到首頁上來推薦,顯然是很重視。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對此,有分析人士感慨說,確實,這樣的文章和觀點在當今中國擁有不少的信眾,甚至可以說,我們的主流媒體和所謂的“磚家”們,一向都是用這樣的理論,來解讀世界的。但在我看來,寫這樣文章和持這種觀點的人,不是白癡就是腦殘。對於美國總統候選人不厭其煩地拿中國找茬兒,這些人最流行的解釋就是,這是為了拉攏選民,美國經濟不振是因為中國,美國高失業率也是因為中國,以及中國對美投資嚴重威脅到“美國的經濟獨立性和國家安全”等等。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REUTERS/Petar Kujunzic
廣告

對此,《環球時報》的這篇文章認為,表面上這是總統候選人拉選票的“表演”,但根子卻在於美國政治。論實力,這個國家依然很強大,也沒有哪個國家在可預見的將來能挑戰美國的地位。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美國正在進入一個政治衰落的時代,“政治癱瘓”、“財政懸崖”,這些不斷創造出的新詞被用來形容華盛頓的執政現實。文章又說,歷史的經驗表明,越是平庸的政治越是會更多地依賴選票,更多地受到選票政治的制約。找個替罪羊之類的,問題能甩出去多少就甩多少,或許可以多撈點選票,一個政治平庸的時代恐怕也只能更多地“製造”出一些善於尋找替罪羊的政治家。

對此,博客中國專欄作者李晨輝的文章點評說,首先,我們就從《環球時報》這篇文章題目中的兩個字“辱華”講起。當代中國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官員和磚家們,都很喜歡使用“辱華”這個大帽子,把外國人對中國的任何批評和不同意見,統統都歸結為是在“辱華”。比如,人家說我們給老百姓的人權太少,我們就說人家辱華;人家說,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太大,當官的錢太多,老百姓錢太少,我們也說人家這是辱華。就說這次美國大選,人家本來沒怎麼涉及政治,而幾乎打的都是經濟牌。比如說,要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以及將對中國產品課以重稅等等,這頂多隻能算是對中國現行經濟政策的一種回應而已,不管這種態度是對還是不對,總是跟什麼“辱華”扯不上邊兒吧?

為什麼,無論什麼事,都喜歡跟辱華拉扯上呢?坦白地說,很多時候,人家說中國老百姓的人權狀況極差,我們的貪官污吏太多,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為何卻一點兒也沒覺得是受了侮辱呢?對此,感覺到深受侮辱的,也許都是那些居廟堂之上、大權在握的高官大老爺們吧?所以,我懇請各位磚家和那些腦殘的憤青五毛們,別動不動就說什麼“辱華”,這頂多隻能算是辱官而已。況且,如果人家說得要是在理,句句都是實話的話,那麼,就算是“辱”了你們,難道有什麼不應該嗎?坦白地說,這些年來,我一直覺得,那些真正辱華的,從來都不是來自外部。

與此同時,《環球時報》這篇文章的作者,擺出一副居高臨下和祖師爺的口吻,把美國的政治說得一無是處,什麼“美國政治衰落甚至癱瘓”;什麼“越是平庸的政治,越需要選票”等等,好像那些不需要選票的政治,反倒是不平庸甚至還是鶴立雞群的一樣。這一段話,條分縷析,好像很有邏輯,很雄辯,可你仔細一分析,卻基本上就是一篇典型的腦袋被驢踢過的文字。總體來講,這世界上的政治總是免不了有其黑白兩面的,比如說,免不了要爭鬥、要耍手腕使手段,甚至是爾虞我詐等等。

李晨輝的文章又說,但相比而言,那些民主國家,因為相對地避免了暗箱操作,相對的陽光政治,又有反對黨天天在那裡瞪大眼睛雞蛋裡挑骨頭,所以,這些民主國家確實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把統治者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從而使民主國家的政治相對那些獨裁專制政權,要光明磊落得多。更何況,生活在我們這樣的政治體制之下,中國的歷任領導人都曾三番五次信誓旦旦地表明,要改革、要民主,(什麼美國二百年中國才五十年之類)卻遲遲無法兌現的狀況下,我們怎麼好意思大言不慚地去教導美國人“民主政治” 應該怎樣怎樣呢?!

我們究竟有什麼資格在政治上、制度上做人家的老師呢?!這就如同一個就連爬還沒有學會的人,卻偏偏要去告訴一個正在跑步的人,說如何才可以跑得更快更好一樣,這樣不自量力的人,會不會讓人覺得很好笑,很好玩呢?!再回到美國總統大選,為什麼要靠辱華來拉選票?首先,還得說一遍,這裡的辱華是不準確的,但靠表明對中國態度的強硬來拉選票,卻是實實在在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環球時報》文章把這種做法,說成是什麼找替罪羊,假想敵,實際上就等於說,美國總統在競選的時候,是依靠忽悠欺騙來上位的。

可那麼多的美國人,你能騙得了一個,你能騙得了所有人嗎?而如果我們想當然地認為,美國的所有人都那麼好騙,好忽悠,美國人就大多數都是傻瓜了。而一個把所有的美國人都當傻瓜的人,到底誰是傻瓜,還用得着我說嗎?文章最後強調說,美國總統大選,只要對中國的態度強硬,就能贏得選票,這只能說明在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心目中,中國政府的形象很糟糕。或許,這裡頭確實也有一些意識形態宣傳的因素,但卻不可能是,絕對的無中生有或空穴來風吧。對此,應該深刻反思的,不僅僅只是美國,而更應該是我們中國人自己!

如果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總統競選,都要靠“攻擊”中國來拉選票的話,那麼,對我們而言,這絕對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綜上所述,有觀察人士注意到,從這個意義上說,《環球時報》的這篇文章,無異於是在自取其辱。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