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候任總理李克強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

發表時間:

將在明年三月成為總理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李克強近日頻頻對中國經濟,尤其是改革與發展等重大問題發聲,引起外界關注。一周多前十八大剛剛閉幕,李克強不出意外地續任排名第二的常委,成為明年三月中國執掌經濟工作的總理的唯一候選人。

廣告

李克強先是11月21日在《人民日報》撰文,文章名義是學習所謂“十八大精神”,用於不脫官方調門,當天,也是十八大閉幕僅6天,他又在中南海主持召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並作講話。

這次中國國務院召集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在中南海的國務院第一會議室舉行,與會者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和遼寧省、湖南省及成都市、上海浦東新區政府負責人等各地11個改革試點省市的負責人。

也許因為總理溫家寶即將卸任,而又出訪,因此李克強主持會議並講話,某種程度上,李克強也是選擇了這個機會作為經濟政見的初步亮相。

李克強的首次亮相,基本上並不意外地,只談經濟,只談經濟改革,並未延續總理溫家寶的政改話語。但無論如何,作為未來至少五年的中國總理,李克強的經濟政見值得外界關注和期待。

昨天,官方新華社和中新社對李克強在會上的講話做了不同口徑的報道,新華社的報道更加傳統和官方,中新社則提供了不少的現場背景和李克強的鮮活的表態。

中新社的報道略有些誇張地說,如果用兩個字概括李克強在座談會上講話核心,那就是:“改革”,並說,這次會議被不具名的所謂“部分人士”,解讀為“十八大後中南海向外界釋放的改革信息”。

事實上,隨着公民運動者“改革已死”觀點的提出和逐漸被接受,所謂當局發出的“改革信息”已經不太讓中國右派民間意見者有多少激動和期待,更多的是冷靜漠然的分析與應對,而從左派,尤其是毛派觀點來看,“改革”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化公為私,社會不公的顯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克強發出的“改革”信號,與十八大胡錦濤“不走封閉僵化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既批左也打右一脈相承。

對未來十年的中國經濟,有一種悲觀的觀點認為,隨着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經濟將無法延續高速發展的態勢,面臨更大挑戰。

據中新社報道,李克強不完全贊成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的說法。他說,到2030年,中國的勞動力還有9億人,但他同時承認,勞動力成本也會大大增加。

說到此,他提出一個讓與會人員深思的問題:那我們還有什麼紅利可以利用呢?“這就是改革。”李克強自問自答,“改革還是最大的紅利。”

李克強會上強調,我們已經進入決定性階段,靠什麼?改革開放就是強大的力量。“我們必須也只能往前走,沒有退路。”他又說,“讓人民要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須通過改革開放。”

對經濟增長速度,李克強承認,中國將很難長期保持百分之八九的增長率。

李克強說,不片面追求GDP,將來的發展可能會經歷一個中速增長期,很難長久保持兩位數,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長,到2020年實現小康就完全有可能。而實現這一目標靠什麼?還是要靠改革。改革的空間和潛力仍然十分巨大。

李克強承認,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區”和“深水區”。他說,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幹可能不犯錯,但要承擔歷史責任。必須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

李克強說,進一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既要搞好頂層設計,又要尊重群眾和基層的首創精神。中國區域廣闊,國情非常複雜,僅有頂層設計遠遠不夠。一時看不準、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選擇一些地區和領域開展試點,以點帶面,並有及時調整和糾錯的機制,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荊棘”。

李克強認為,中國當前的問題首先是發展不平衡,城鄉不平衡,收入分配體制也與之密切相關。這裡既涉及到戶籍制度改革,又涉及到土地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改革等一系列問題。眼下中國又碰到各種瓶頸制約,能源、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如何破解這種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抓住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

對此,李克強認為,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關係,經濟領域要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社會領域要更好地利用社會的力量,包括社會組織的力量,把應該由市場和社會發揮作用的交給市場和社會。

李克強說,現階段推進改革不僅要繼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很大程度上要觸動利益。如果利益格局固化了,經濟社會發展就缺乏活力。他說,下一步的改革,不僅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更多方面的改革是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調整利益預期。

李克強說,“這既需要政治勇氣和膽識,同時還需要智慧和系統的知識。”但他似乎並無政治意願也沒有政治能力打破所謂既得利益。

根據他的說法,“調整利益格局,要善於在利益增量上作文章,在利益預期上作調整,同時穩妥推進存量利益的優化。這樣可以更好地凝聚共識,減少改革的阻力。”

對民間的對當前中國貧富分化的不滿,呼喚社會公正的呼聲,李克強的回應是,“更加註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應有利益”。

李克強說,“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歷經磨難,現在離民族復興只有幾步之遙,我們身上責任重大,必須往前走,必須勇於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系。不幹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

李克強的這一說法意味深長,留待歷史檢驗。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