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世界經濟的虹吸管——中國

發表時間:

中國經濟利用很短的時間博得為世界生產的地位,接下來,中國應當成為吸引世界的市場。這兩個步驟是中國在世界經濟全球化實現經濟騰飛的兩大機遇,中國把握住這樣的機遇,用很少的時間,超越世界其他發達經濟國家。世界報在經濟與企業革新專頁發表法國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艾的評述文章指出,中國在兩次全球化的騰飛恰恰都使用外國投資,完成中國經濟建設,吸收外國先進的科學生產技術,文章把中國的戰略比作“虹吸”現象,呂艾的評述文章就取名為“中國  世界經濟的虹吸管”。

廣告

世界報文章認為,中國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第一次虹吸,是以不動資產吸引大量的外國流動資產,即中國用國家佔有的並不須很多付出的土地和人力資源,吸引外資到中國建設,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完成了經濟躍進和工業成長。儘管中國的土地付出是從農民和城市貧民的口袋中奪走,也儘管中國勞動者飽受惡劣的勞動條件,可是中國在被學者稱之為利用世界經濟全球化第一階段的過程中,成為經濟大國。而且中國經濟飛躍的同時,西方發達工業國家對中國廉價土地條件和廉價勞動力趨之若鶩,持續着非工業化過程。

有中國經濟學家主張中國利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第二階段應當是更為科學先進,主要目標是吸引世界資金和全球高科技、高知識的階段,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將不再靠利用廉價土地和廉價勞力,而是利用中國的國內市場,包括吸引外資優惠條件,吸引外國先進技術的豐厚回報從而進行第二次虹吸,利用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來為中國經濟建設服務。

呂艾的文章繼續指出,凡是對中國有利的卻對世界無利,假如西方國家長時間陷入經濟衰退,中國希望利用的西方先進因素也消退,那麼這個全球化也不會是持久的。

勇氣與禁錮爭議中的連州國際攝影節

中國廣東清遠下轄的縣級市連州連續多年舉辦國際攝影節。世界報文化版刊登署名克萊兒紀瑤的文章寫道,這座既沒有歷史建築也沒有博物館的無名山城渴望通過國際攝影展覽獲得國際聲譽,但是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在中國並不久遠,一直都是宣傳工具的中國攝影卻一時很難擺脫形式與立意的束縛。

有着十八年軍齡的攝影家李宇寧轉業後成為攝影師,他的參展作品至少有四幅被換下,因為他所表現的中國解放軍與宣傳的高大全形象不同,而是兒女情長。世界報刊登的李宇寧一張攝影照片,是兩名身着軍裝的女子擁在一起惆悵地哭泣:按照攝影家的解釋,女兵對必須剪短頭髮深感傷心,讓人感到兩個女兵感情曖昧的作品遠遠背離中國傳統的政治宣傳要求。 雖然李宇寧的作品引起爭議,可是他的作品卻仍然在官員眼皮底下獲獎,從而顯示本屆攝影節在勇氣和禁錮中徘徊的氣氛。

關於艾未未等藝術家的新型紀錄片

法國每周三都有新電影在影院上映,聖誕節前夕的這個月有關於艾未未等三位當代藝術家的紀錄片搬上法國銀幕, 美國人艾利森克萊曼執導的“艾未未:永不後悔”紀錄片明天(十二月五日)在法國影院上映,這部關於艾未未的紀錄片曾於今年春天在舊金山舉行的電影節上推出;下周三(十二月十二日)美國人馬蒂約阿科斯介紹“現代藝術人頭獅面  塞爾維亞女藝術家馬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法國面世;聖誕節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三(十二月十九日)上映美國人布拉德貝因斯坦編導的介紹“斯特拉斯堡之子托米洪格爾”的紀錄片。

費加羅在文化欄調查報告顯示,關於當代藝術的紀錄片不斷走進電影院,當代藝術紀錄片成為廣大觀眾關注的現象。

今天法國全國性報紙頭版頭條各有側重:從敘利亞局勢到法國企業競爭力,法國汽車銷售今年出現十五年最低紀錄,以及法國無家可歸的人寒冬住房問題和佔百分之二十三的二十五歲以下的法國年輕人貧困不堪都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