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安倍如何改善對華關係事關大局穩定

發表時間:

日本自民黨在周日的選舉中大獲全勝,即將再次出任首相一職的該黨黨魁安倍晉三周二早間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了電話會談。據白宮發言人披露:日美雙方一致強調:保持兩國密切關係至關重要,強化日美同盟有利於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雙方還就明年一月舉行首腦會談達成共識。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日本自民黨主席安倍認為:在民主黨執政期間,日美同盟出現了動搖,他希望在就任首相後能夠儘快訪美與奧巴馬會談以重新構築雙邊關係。同時希望日美之間努力解決地區的全球性課題。共同社報道指出:安倍有意向國際社會展示日美為解決各種問題展開合作的立場,包括朝鮮強行發射導彈、因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與中國產生的對立等問題。

日本選舉後,即將再次出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將採取怎樣的對華政策,是受到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在中日兩國因釣魚島主權爭議關係緊張的背景下,安倍在競選期間,大打反華牌,在釣魚島問題上對中國擺出強硬姿態,主張修憲擴軍,加強美日軍事同盟。

但是,無論是釣魚島主權爭端、還是靖國神社參拜與否的立場,都無法減小經濟話題的重要性。本次自民黨的競選政綱,首先應對經濟問題,特別是力求增加出口。因此,有分析認為:中日關係的變與不變,取決於自民黨在大選中所提出的政策主張 。安倍主政後,如果按此緩急次序施政,中日關係可能出現轉機。香港《明報》指出:日中兩國就釣魚島爭議交惡以來,日本對華出口急速下跌,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闊,是否改善對華關係,將是自民黨回朝、安倍回籠當首相能否穩住日本大局的關鍵。

目前的中日關係,因為釣魚島主權爭議,較小泉執政時更惡劣,安倍如何應對,備受關注。安倍在2006年9月首次掌權時,公開宣誓任內不會前往靖國神社參拜,更一反歷任新首相首先造訪美國的慣例,將中國做為到訪的首選國家,並與中國達成構建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的共識,使兩國關係破冰。本次當選後,在周一舉行的首場記者會上,安倍用了近五分之一的時間來回答有關中日關係的提問,足以顯示此一話題的重要性廣獲認知。不過,從安倍的表述中不難發現,他原先主張的“先中後美”的策略已經改變,安倍表示:出任首相後,首次出訪將去美國。他說:不加強日美同盟,就無法獲得強大的外交實力。另外,安倍近來屢屢談到中日關係時,毫不掩飾認同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部署的立場,顯示他打算藉助美國與中國進行角力的立場。

然而,在全球持續的經濟危機背景下,經濟問題也是日本的核心議題,安倍在選戰時,一再強調經濟跌入了谷底,當選後首要任務是扭轉經濟頹勢。日本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收縮,出口也顯疲軟,財務省本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已經連續第14個月陷入逆差。另外,至今年10月,日本對華貿易連續8個月逆差,而且數額愈來愈大,這是釣魚島爭議數月以來,日本對華出口大幅下跌的結果。因此,安倍究竟怎樣處理對華關係,不但關乎日本周遭的安保環境,與日本能否提振經濟,也有莫大關係。

目前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國,中日釣魚島主權爭議長期陷入僵局,將不利於日本經濟的復蘇與增長。有分析認為:儘管安倍重申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強硬立場,但在其上台之後,日本將以美日同盟為基礎,配合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來積極強化對釣魚島海域的防衛措施,但在國內經濟的考量之下,也將必定積極尋求與北京高層展開對話,讓釣魚島爭議儘快降溫。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