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文化

《咬文嚼字》公布語文差錯榜《甄嬛》的嬛讀“宣”不讀“環”

中國《咬文嚼字》編輯部日前公布2012年出現的社會影響最大、出錯頻率最高的十大語文差錯,但內地民眾念錯最多的一個字,卻不在這十大語文差錯之列。

今年在兩岸走紅的電視劇『甄嬛傳』女主角劇照
今年在兩岸走紅的電視劇『甄嬛傳』女主角劇照 DR
廣告

今年,一部清裝宮闈電視長篇劇《甄嬛傳》大熱,觀眾包括老少男女,但《咬文嚼字》編輯部指出,其實全民都讀錯了主人公甄嬛的名字,幾乎所有人都把“嬛”念為“環”,即羅馬拼音的“huán”,但其實應該讀作“xuān”,即與“宣”同音。

中華讀書報引述咬文嚼字的編輯部指出,劇中的甄嬛,剛出場參加選秀,自報閨名“甄嬛”,皇帝問她是哪個“嬛”。甄嬛答是「嬛嬛一裊楚宮腰」的“嬛”。皇帝說,那是取自宋代蔡伸的詞,並讚美她:「柔橈嬛嬛,嫵媚姌裊」。因此,甄嬛的嬛,正確的讀法與“宣”字同音。

《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2012年出現的社會影響最大、出錯頻率最高的十大語文差錯如下:

一、媒體報道“釣魚島爭端再次發酵”、“韓日島爭連續發酵”時,“發酵”的“酵”往往誤讀成“消”音。根據《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酵”字統讀為jiào,音“膠”,不再讀xiào。二、在報道黃岩島事件時,媒體多次把“潟湖”誤為“瀉湖”。“潟”音xì,義為鹹水浸漬的土地;“潟湖”是淺水海灣口被淤積的泥沙封堵阻瀉而形成的湖。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媒體誤為《天堂蒜苔之歌》。“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在中央部分長出的細長的莖,而“苔”是指一類苔蘚植物。四、在使用繁體字的場合,“皇後”的“後”常被誤成“前後”的“後”。五、惡魔周克華在作案時近距離對被害人的頭部開槍,某些媒體把周克華稱作“爆頭哥”,無異是化殘忍為一笑。

其他5個經常出錯的字詞包括第六、女子自稱“賤內”。台灣某藝人陪同丈夫赴雲南捐贈“希望廚房”後發微博說:“賤內與有榮焉”。“賤內”,只用於舊時對人稱說自己的妻子。七、“囹圄”一詞常被誤為“囫圇”。某影星因兒子吸毒在網絡上代其道歉時寫道兒子“目前又身陷囫圇”。“囹圄”是監獄,“囫圇”意思是完整、整個兒的。八、“酒駕”、“醉駕”糾纏不清。某知名演員在上海街頭酒駕被查,不少媒體在報道時,都把“酒駕”誤說成“醉駕”。“酒駕”是酒後駕駛,“醉駕”是醉酒駕駛。九、在談論中日釣魚島爭端時,網絡上常常把“兄弟鬩於牆”誤成“兄弟隙於牆”。“鬩”音xì,義為爭吵,不能寫成“間隙”的“隙”。十、在使用漢字數字時,“零”和“〇”常被弄混。《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定:一個數字用作計量時,其中“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零”,用作編號時,“0”的漢字書寫形式為“〇”。許多人在涉及編號的場合,錯誤地以“零”代“〇”,比如“二零一二年”。

所以今後如果祝賀親朋戚友新年快樂時,記得要寫成“二〇一三年快樂”。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