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平安保險巨額股份轉售峰迴路轉暗藏政治博弈

發表時間:

圍繞着滙豐銀行(HSBC)向泰國正大集團出售價值94億美元股份的博弈最近幾天越發激烈,而背後的種種政治力量似乎也正在漸漸浮現。此前,《新世紀》周刊報道了這一交易背後,的“皇帝新裝”,除了檯面上的正大集團外,還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資金參與,神秘的資本神童肖建華是其代表,而肖建華的資金則來源於其控制的三家中小型的城市商業銀行。此前不久,《紐約時報》報道溫家寶家族通過天津泰鴻神秘入股擁有2.28萬億元總資產的巨型金融企業中國平安,獲利數億美元,震撼了中國政界。

廣告

12月5日,平安保險的最大股東滙豐控股宣布出售其持有的全部15.57%中國平安的H股股權,價格高達93.85億美元,摺合727.36億港元。

12月7日,這筆交易第一步完成,約平安3.5%股權易手,152億港元現金交割完成。中國國開行將在交易的第二步提供融資。第二筆交易因所涉股份超過5%餘下9.76億股待取得中國保監會批准後轉讓,計價575.36億港元,部分以現金支付,其餘向國開行貸款。

最新的消息是,國開行和中國證監會將對這筆交易重新審核,幾天來,圍繞着這筆交易的幾個巨型官方機構似乎也改變了立場。

國開行的最新表態是,這筆交易風險過大,因此決定叫停貸款。中國保監會則表示,將要求,補充提交這筆交易的相關材料。

《南華早報》的報道說,國開行香港分行行長劉浩因涉及這筆交易被停職,但國開行此後又否認了這一報道。但一般認為,這筆五百多億的貸款,根本不是香港分行可以做主。

所以問題的焦點就在於,什麼讓國開行同意了這筆貸款,為何他們現在改變了想法?這只能必須從交易本身的政治背景去解釋。其他的解釋如胡舒立說的是“皇帝的新裝”。

消息傳出,平安保險股票重挫,激烈的政治博弈,似乎已經使這筆交易變得困難重重。對仍持有平安巨額股份的滙豐等其他投資者,《金融時報》的評論說,“這提醒在中國做生意存在難以看清、難以量化但非常現實的政治風險。”

 

政商力量

 《新世紀周刊》的封面《誰買平安》報道了這一交易背後的種種隱秘,雖然因為媒體監管和風險規避,沒有逐一點名,但對財經業內人士來說,其震撼度可能不亞於當年的《誰的魯能》的報道。

此次滙豐退出平安的原因,有種種說法。

有說是乃因受困於今年以來各國監管機構對其的巨額罰款,剝離非核心資產應對,已有內地保險牌照,內資保險股增長瓶頸到來等等,滙豐內部也不否認是迴避《紐約時報》報道溫家屬入股事件後的政治風險的考慮。

檯面上的接盤者是泰國華人財團正大集團,她是世界最大的農牧業公司之一,掌門人謝國民是福布斯雜誌2011年泰國首富。

質疑者卻認為雖然正大規模不小,2011年凈資產90億美元,但要一次吃下這筆93.85億美元的平安股權,還是令人難以想象。資金哪裡來?

根據《新世紀周刊》的調查,這筆交易背後,另有實際出資人,政治背景神秘,神通廣大。該刊引述來自不同大型機構投資者的數個消息源稱,在第一筆152億港元資金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來自泰國他信家族,其餘部分來自由肖建華領銜的中國內地投資者。

這批該報道稱,這些機構已參與第一步交易出資。至於第二步交易,尚待審批,具體出資還未發生。

他信家族是泰國政商界的頭號豪門。他信曾為泰國首富,1998年創立泰愛泰黨,2001年2月,當選為泰國總理。2006年,泰國軍隊政變,他信流亡海外,但仍在泰國政治中保持影響力。2011年7月,泰國大選,他信的妹妹英拉勝選,成為泰國第一位女總理。

有網絡傳言稱,他信出資背後,系即將在3月下台的某位中國政要訪問泰國時從中斡旋,並許以重利。甚至可能包括政治方面的支持。

 

資本神童

更值得關注的可能來自中國大陸的資金及其代表人肖建華。

41歲的肖建華,號稱資本市場神童,是“明天系”的實際控制人,1971年出生於山東肥城,15歲考入北大法律系,曾任北大學生會主席。

有媒體曾說,肖建華是繼涌金系掌門人魏東之後,王益着力栽培的第二個“學生”,王益曾任薄一波秘書,證監會副主席,國開行副行長。2010年4月王益被以受賄罪,判處死緩。

肖建華旗下有信託、銀行等多個金融機構牌照,,在王益落馬後,肖建華一度前往加拿大暫避,並從事在跨境金融交易。

肖建華背景神秘,號稱與許多太子黨交好,據說,肖建華有句口頭禪:“每個人都有價碼,北京每個太子黨都有價碼。”許多別人操作不可能獲批的,他卻可以成功達成,“很多大佬準備好的併購,都在他插手後迅速退出,給他讓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7年末,他旗下太平洋證券的上市,這隻股票在沒有經過任何正規程序後,以證監會批覆的形式上市,一大批團系高官以信託的形式大有斬獲。王益也因此在另一派系的反擊中落馬,魏東跳樓,肖建華此後蟄伏。

因此,與王益並不和睦的國開行掌舵者太子黨陳元,在這次巨額交易中的角色也外界好奇。而最近國開行的態度轉變更因此令人疑惑。

《新世紀周刊》稱,肖近年來與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過從甚密,在前段發生的其他平安股權轉讓案中亦有其角色。

 

資金謎團

如《新世紀周刊》報道,此次肖建華出資金額,資金騰挪自肖具備影響力的三家城市商業銀行,分別為哈爾濱商行、山東濰坊商業銀行、內蒙古包頭商業銀行,這三家銀行均與肖建華都有着錯綜複雜的關係,

《新世紀周刊》似乎通過相關渠道掌握了這筆資金的流向,根據來自中國保監會消息稱,已完成的交易中,支付給滙豐的資金確從正大的賬戶上轉出,但《新世紀周刊》確認,20天後,這筆出去的資金又回到了這三家銀行賬上。

一般認為按照交易完成的進展,股權完成轉移後,即可以已過戶股權抵押向商業銀行貸款,如此操作即可將挪用的資金補上。

此前,肖建華通過律師否認上述出資行為。但更讓人疑惑的是在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下,這筆接近百億的資金,是如何短時間國內外來回?

如果資金來自肖建華控制的國內城商行,那這些銀行資金怎麼能到境外去,如何短時間通過商務部、外管局的審批,這些資金又如何彙集到泰國正大集團在離岸群島設立的子公司,因為接受平安股權轉讓的是泰國正大集團設立在英屬維京群島離岸中心的四個子公司。

有人懷疑,可能採取內保外貸的方式,就是國內銀行開立保函,境外銀行貸款。但這幾家城市商業銀行的凈資產可能都不到100億,似乎銀行不太可能為其開立這麼大數額的保函,也不符合國內銀行授信審批的風險控制制度。

也有猜疑,可能是通過地下錢莊,但這麼大的金額,這麼短的時間,境外一個來回,是不可能的,能操縱這麼大金額短時間來回的地下錢莊在中國還沒有;通過現金進出不可能,通過虛假貿易的增加值走,長期可以,短時間不可能,也很容易被監管機關查獲。

如果果真這筆資金來自肖建華,一般認為,肖建華可能也只是某些政治力量的台前人物。

 

平安迷局

此前,平安上市前的兩筆股權稀釋背後,都被認為具有政治獻金的性質。

2002年,國企招商局把所持17.09%(3.75億股)的平安股份轉讓給了寶華投資、源信行投資和上海銀峰投資。這三家公司背後的控制人是鄭建源。對鄭建源的真實身份,不同媒體有不同的說法,有說他是香港富豪鄭裕彤的代理人,其目的是規避港人投資的限制,也有他是溫家寶之子溫雲松的代理人的說法。

2002年12月,國企中遠集團也於將手中持有11.1%(2.44億股)的平安股份出讓給了三家公司:廣州市恆德貿易、中投創業投資和天津泰鴻,分別持股4.54%、3.02%和3.63%(其中,天津泰鴻的持股份額數還包含從大連遠洋運輸公司手上購入的221萬股)。

此前,《紐約時報》報道證實,天津泰鴻的許多股東,正是溫家寶的家人親友甚至包括溫的母親,雖然天津泰鴻的董事長段偉紅聲稱,泰鴻只是借用了這些人的身份證件,他們並未獲利。

但段和溫家一直沒有更好的解釋,為何如此巧合,是這些人而非其他人的證件被泰鴻借用,而恰恰是在平安遇到危機,可能被分拆的時候,泰鴻獲得了入股的機會。

當時,從中遠低價獲得股份的還有鼎和投資,這家由時任中國央行行長戴相龍女婿車輝控制的公司購買了約6650萬股平安股票,拆股之後算下來每股價格0.4美元,享受與泰鴻類似的價格。

這個價格遠遠低於英國滙豐銀行(HSBC)於同年10月購買平安10%股權的價格。以今天的彙率計算,滙豐支付的價格為每股1.6美元。到了2007年,這筆投資的價值最後一次得到公開披露的時候,這些股票已經價值31億美元。

戴相龍曾長期執掌銀行業,目前擔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他現在管理着全球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規模高達1500億美元(約合9348億元人民幣)的中國社會保障基金。

今年9月,這家政府控制的社會保險基金宣布它將投資36億美元給16家私募股權基金,其中包括溫家寶總理的獨子溫雲松創辦的新天域資本 (New Horizon Capital)。

在滙豐銀行準備退出後,為何是正大和肖建華雀屏中選,一般認為,與平安頗有淵源、關係良好的正大集團攜身後資金介入,將可化解平安控制權從現任管理者馬明哲旁落的風險,正大此前,宣布放棄參與經營管理和派遣董事的權利。

因此,有合理的懷疑是,平安保險的現任管理層提供肖在第二步收購的的資金騰挪,以保持管理層的地位不被動搖。但《新世紀周刊》強調,目前並未發現相關證據支持這一懷疑。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