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平等

官方公布基尼係數與民間數據差距極大遭質疑

1月18日,中國官方10年來首次直面基尼係數,一口氣公布了過去10年的數據,並就諸多相關問題給出回答,不過,對於國家統計局這份遲到多年的官方數據,民間似乎並不買賬。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的基尼係數為0.474,且自2008年以來該係數逐年回落,此外,去年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6%,跑贏了GDP等等,這樣的數據一出,立即引來微博上一片嘩然。

北京郊區農民工聚居街區,一對四歲的雙胞胎女童。圖片攝於2013年1月12日
北京郊區農民工聚居街區,一對四歲的雙胞胎女童。圖片攝於2013年1月12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Jason Lee)
廣告

據大河網19日的報道,發布會上,有記者對該數據提出質疑稱,民間調查中國2012年基尼係數是0.61,和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差距較大。對此,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規範的民間調查,應該是官方統計的重要的、有益的補充。但無論是官方統計,還是民間調查,都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統計制度和一個嚴謹的發布態度。而西南財經大學不久前發布的一份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係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對此,知名經濟學家許小年也在微博中感慨說:有記者來電,要我評論今天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假數真評,我有病啊?那個基尼係數用鄭淵潔的話來說,就“連童話都不敢這麼寫”。而學者李劍宏則質疑說:這個數據匪夷所思!計算標準是什麼?如果是以理論上的工資收入為依據,卻不能將隱性收入列入參考,不把中國的特權腐敗階層計算在內,即便這個基尼係數為0.1,又能說明什麼呢?那個數據的真與假又和老百姓有神馬關係呢?

也有評論寫道,中國國家統計局說,中國基尼係數讀數從2008年的0.491下跌到2012年的0.474。國際經濟學家們和中國普通公民都立刻報以懷疑和嘲笑。 基尼係數是衡量一個國家的收入分配到社會不同經濟層次的數量。這個指數從0到1,0意味着完全的平等,1意味着完全不平等。基尼係數高於0.4常常預示着社會不平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而0.5 則被稱為動亂警戒線。

網友蒙山野逸轉載凱迪社區貓眼看人作者太陽之鳥的文章說,過去中國不願意發布此數據,因為它將凸顯受益於三十年經濟自由化的精英層和中國大多數窮人之間的差距。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上海的智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主任劉勝軍說,“對於基尼係數下降趨勢的說法有很多懷疑。因為導致中國財富差距擴大的因素最近幾年並沒有改變”。

對此,在中國的微博上,整天都充斥着嘲笑聲,一個微博用戶說,“國家統計局應該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獎。”另一個網民說,“在一個沒有遺產稅,沒有房地產稅和官員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國家,只有國家統計局能夠製造出低於0.5的基尼係數”。 另據美聯社1月18日的報道,經濟學家許小年,在他的微博嘲笑最新的貧窮指標是“假數據”,這反映出公眾對於官方信息可靠性的廣泛的懷疑,“這個基尼數字,即使連童話的作者都不敢這麼寫”。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