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北京堵車 德國名車繼續攻打中國市場

發表時間:

五百萬輛車塞滿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但中國汽車市場仍在不斷增長。大大盈利的並非中國汽車生產商,而是西方的汽車生產商如德國大眾等。德國汽車繼續瞄準中國市場加大攻勢,中國政府為了改變本國汽車生產商的弱勢,正在努力促進中國與西方汽車人才的交融,打造新型的汽車企業。 

廣告

四年前,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德國媒體就一直為北京的空氣和交通擔憂。到處堵車,運動員能及時趕到比賽場地嗎?空氣這麼糟,會不會降低運動員的參賽能力?那時,北京街頭的車輛已突破三百萬輛。但現在遙望當年,那時的北京都顯得有點空空蕩蕩了。

不過,五百萬輛並非就意味着走到了汽車長龍的盡頭。中國汽車市場還在增長,西方汽車名牌還在使盡渾身解數在中國淘金。據《南德意志報》報道,西方估測,2013年中國汽車市場會有7%的增長。2009 和2010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火旺年,增長率高達30%。7%與30%相比,當然有點渺小,但換算成具體數字,這意味着中國市場今年將銷售的車輛要比去年多出135萬輛。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由此將突破年銷售2000萬輛的大關。不管是高級轎車還是小型汽車,不管是運輸車輛還是生產用車輛,世界各地的汽車生產商都想從中國這塊大蛋糕上分享到一塊,於是繼續把自己的發展策略定焦在中國身上。

其中發展策略最成功的要數大眾。大眾埋頭賺錢並注重技術保密,使想模仿的中國人難以下手。即便發現中國夥伴有偷盜部分技術資料的嫌疑,大眾也從不張揚,只是內部加緊防範而已。不管媒體如何追問,大眾除了透風說個梗概,並沒有更多的下文,這樣既為中方留了面子,又讓德國人覺得大眾手段高強,對大眾更是充滿關愛和信心。去年,大眾在中國合資企業的一位高層經理多日不許離開中國,媒體猜測是中國官方在刁難,但大眾始終默默無語,不作任何解釋。大眾既善於與媒體又善於與政界打交道,在此可略見一斑。

2012年,大眾在中國再次刷新銷售紀錄,售車281萬輛,增長率為24.5%。由於大眾預定的目標比實際達到的要高,大眾在中國的子公司今年實行節約,比如,員工們必須節約使用打印油墨。

為了從中國這顆搖錢樹上搖下更多的金銀,大眾和戴姆勒兩大汽車名牌都在董事會加設了一位中國事務董事的交椅。以前,西方人只是出口並銷售產品,但現在中國已成為巨額投資基地。德國各汽車生產商到2016年時將在中國投資215億歐元,以便在中國擴大生產。其中大眾及其中方夥伴的投資佔了大頭,為140億歐元。這也意味着,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將與德國汽車名牌緊密聯繫在一起。

為了改變中國汽車生產商在本土市場上的弱勢,中國政府正在設法打造新型企業。據《世界報》報道,中國正在全力推出一個新的汽車品牌“觀致”(Qoros)。觀致的總部和生產基地都設在中國,中方持有一半的股權。與以往中西合資企業不同的是,持有另外股份的並不是西方先進企業,而是以色列的企業。而在公司里做決策的則常常是來自德國的經理們。中方的目標是要運用各方力量,把觀致打造成一個可以和西方汽車平起平坐的品牌。雖然初試已經失敗,但觀致並沒有妥協。今日的觀致已大有要成為汽車巨頭的跡象。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