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為奢望

發表時間:

本月中旬以來,北京和周邊石家莊、邯鄲、保定等大中城市連日大霧迷茫,東北三省、中部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以及東部沿海南京等城市,也出現了一條深褐色的“污染帶”,小半個中國的大面積空氣污染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空氣污染的分析評論。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 “近日的大氣污染確實敲響了警鐘。它在告訴我們當前的發展方式如果不做調整地繼續強化,它只會窒息我們,我們走不到彼岸。該如何做調整呢?這是中國最大的難題之一。因為發展是中國人民的權利和強烈願望,而擁有不被或少被污染的環境同樣是中國人民的強烈訴求。在中國當前的技術條件下,這兩者有很強的對立性,找到兩全其美辦法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只能是個奢望。”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一連幾天神州大地毒霧瀰漫,尤其是北京一帶,地上是堵的,天上是黃的,空氣是有毒的,污染指數早已爆表,呼吸道疾病人群急速上升,‘北京咳’已成為北京的代名詞。” “最新的一項統計表明,全球十大空氣污染城市,其中有七個在中國,這個‘光榮榜’可謂中國之恥。同樣是國際大都市,北京在一月十二日的PM2.5指數高達八百零四,而紐約當天的指數才十九,按照國際標準,北京已完全不適合人居住。”“中共十八大提出要讓老百姓過上‘山青、水綠、天藍’的生活,這個諾言何時才能實現呢?”

香港《信報》的社論稱:“有網民寫道:GDP數字有多虛高,今天的PM2.5數字就有多高。中國人不僅正面臨‘一邊開寶馬一邊喝污水’的悲慘式發展,也面臨著‘一邊住別墅一邊被熏死’的危機。這說法容或有點誇張,卻無疑反映現實。”“北京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七百五十五,而美國環境保護局規定指數超過四百即屬危險,於是引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驚呼‘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將京城形容為‘機場里的吸煙區’。”“長期粗放式經濟發展,以及人們忽視環保的自私生活方式,帶來今天積重難返的惡果,也是無人可以否認。調查顯示,中國五百個大型城市中,空氣達至世衛組織標準的,竟不到五個,不堪之情,令人震驚。”

香港《太陽報》“陽光華夏”的評論稱:“在‘經濟要上,環境要讓’的畸形發展觀念下,只要能搞活經濟,交出政績,官員自然會為排污企業開綠燈,百姓是生是死,根本不會考慮。更不堪的是,環保官員不是監督環境,造福人民,而是通過‘環評’大發不義之財,‘靠污染吃污染’已成環保部門的潛規則。連環保部門都帶頭破壞環保,中國污染日益嚴重,也就不足為奇。”“如今,老百姓連基本生存權利都被剝削,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為奢望,‘中國夢’根本是笑話。”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稱:“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為了確保經濟高速增長,中國當局雖然明知破壞環境的嚴重後果,但還是選擇了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模式。”“已飽受污染之苦的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後治理工作顯然是做得不夠的,否則這些年來中國也不至於頻頻出現環境災害問題,甚至嚴重到中國共產黨不得不在去年11月的《十八大報告》中公開承認中國正在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的地步。其實,早在1997年,中共就已經在《十五大報告》中認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並且明確提出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問題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高層對環境問題的清醒認識似乎並沒有轉化成為環境保護政策的具體貫徹和認真執行上。”“世界各國均有防止地球環境進一步受到破壞的義務,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沒有什麼比改善自身的環境問題,進而使全球環境問題也能獲得改善,更足以證明中國是以全世界人民的福祉為依歸的負責任大國的了。”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