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法關係

中法建交49周年 孔泉前往戴高樂墓地

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本周一(1月28日)前往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將軍的埋葬地科隆貝萊斯-德埃格利塞,紀念中法建交49周年,他向49年前,第一個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  法國的總統戴高樂將軍致意,認為戴高樂極具遠見卓識。

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將軍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廣告

孔泉大使在紀念儀式上說,歷史證明戴高樂將軍和毛主席的共同看法是正確的,兩國建交以後以後,中國和法國之間就建立起了具有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友誼。

回顧歷史,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不僅遭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 對內也面臨著大躍進運動給中國的社會和政治造成的災難性的危機,執政的共產黨內部因此出現了嚴重的分裂。

就在中國面臨內困外患的情況下,1963年10月,戴高樂將軍授權法國前總理富爾攜帶他的親筆信前來中國,代表他同中國領導人商談兩國關係問題。中國政府在堅持反對“兩個中國”的原則立場的同時,對建交的具體步驟採取靈活態度,同意法國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從而導致法國同台灣斷交的方案。中、法兩國政府最終與1964年1月27日,發表聯合公報決定建立外交關係。

幾天後,戴高樂於1964年1月31日在愛麗舍宮的新聞記者會上闡述他決定與中國建交的原因。他在指出了中國在人口以及地理上的兩個現實後 ,也介紹他對中國的核心思考:他說,“中國不是一個民族或是一個民族-國家, 中國在根本上是一個文明 ,一個獨特而深厚的文明。”

當然, 早期法國與中國的建交是出於政治的考量有着地緣政治的動機,透過與中國的建交, 法國對美國與蘇聯傳達出一個訊息: 法國要採取一個獨立的外交政策。 法國也意識到中國想在國際社會上扮演一個獨立而重要的角色。

在法國宣布與中國建交的幾天後,美國的《時代》雜誌發表評論文章認為,法國因為與中國建交再次震動了世界,推動了歷史的進程。為了再次崛起成為世界的強權, 戴高樂不顧美國的反對,承認了北京共產黨政權作為中國政府的代表, 整個決定將嚴重地破壞美國的亞洲政策。

根據戴高樂將軍基金會的介紹,即將在三月份上任的中國未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明年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建交50周年的慶祝活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