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周末文摘

農曆春節反思中國飲食文化

發表時間:

2013年春節將至,中國人都在忙着回家過年,再過幾天,人們就要開始準備年飯了。不過,《博訊》上刊出賴錦東的一篇文章:民以食為天乎?文章作者提出了他對大吃大喝的種種看法。

廣告

文章說,不覺中國已進入習近平時代了。數千年來,朝代更替,君王疊出,各領風騷,一切都好象在變化着,但唯一不變的是中國人的心!中國人喜歡大吃大喝,春節更甚。國人吃喝數千年,吃出什麼結果呢?

文章說,《聖經》裡面有這樣的話: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中國自古以來注重吃喝,孔子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周易。象傳記載“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儒家講究飲食口福,促使中國人將聰明智慧過多用於烹調製作,各地菜系眾多,名餚紛出,如滿漢全席共一百零八道菜餚,用料及其講究,場面鋪張。

舊時老百姓稱做素食者,素食者常感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國人一旦有了條件就與所謂的食肉者(達官貴人)一樣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有錢有勢有條件的人好酒池肉林,喜口腹之慾,有道是“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盤佳餚萬戶膏”,勞民傷財中以致“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朝皇帝為了滿足楊貴妃吃上新鮮荔枝而不惜勞師動眾――“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國家用最精良的快馬火速將荔枝從南彊運到長安供寵妃享受。

吃喝少不了酒,酒文化是中國一絕。

魏晉的竹林七賢是一群瘋狂的酒徒團體,有個叫劉伶的外出飲酒,讓僕人帶着鋤頭,囑咐說“死在什麼地方,就埋在什麼地方”,這人隨時準備暴飲而終。再有個阮藉的,放浪形骸,曾大醉六十日。東晉詩人陶淵明是飲君子,唐代大詩人李白嗜酒如命,作詩雲“百年三萬六千日,日日須傾三百杯”,李白酒詩百篇,及時行樂,借酒逃避對現實的絕望。杜甫酒量也不比李白差到哪裡去,杜甫游衡岳時途中受困大水,挨餓數日,耒陽縣令救護杜甫脫險並設酒宴招待,杜甫暴飲暴食,酩酊大醉,不幸落水而死。白居易呢?也是酒徒一個,一生吟酒的詩作竟達八百多首,自號醉吟先生,無日不酒,無酒不詩。

佛教到了中國也很快變了味,以苦行禁慾為特色的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不久便被中國傳統吃喝文化改了樣,不少和尚飲酒食肉。濟公衣衫襤褸穿着破爛衣服終日飲酒不止唱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今日的佛教,可能九成以上是假的,有的甚至淪為利益機構,不少佛門打着善心的牌子行吃喝撈錢之實,如少林寺早為國人詬病。

到了現代,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不能戰勝傳統的吃喝文化。民國時期的財政部長宋子文畢業於哈佛大學,因長期受美國文化熏陶,不擅長吃喝應酬,適應不了吃喝風,被人貶為無能平庸。今天,中國大陸的吃喝風更加猛烈。

文章引述《北京日報》記載,1988年全國的酒宴消費為975億元人民幣,全國每年釀造白酒的糧食達125億公斤,相當於十億人口一個月的口糧,中國白酒的產量高居世界第一。雜誌《瞭望》2006年8月披露,2004年國家公款吃喝3700億元,吃喝嫖賭包二奶都可以餐費名義報賬。有打油詩道“當官不怕吃喝難,萬盞千杯只等閑。鴛鴦火鍋騰細浪,生猛海鮮加魚丸。桑拿攪得周身暖,麻將搓到五更寒。更喜小姐肌如雪,三陪過後盡開顏!”官場腐敗吃喝風可見一斑。又有“能喝一斤喝半斤,這個同志要下崗。能喝半斤喝一斤,這個同志要提升。革命小酒天天喝,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喝得小姐呸呸呸。老婆找到紀檢委,紀委同志大聲說。有酒不喝也不對,我們也是天天醉。醉死青樓終不悔,化做烈士耀千秋。”曾有報載,有個鎮幹部公務應酬喝酒致死,當地政府要追認這人為烈士,記三等功,後在大眾評擊諷刺之下,當局不得不取消這一荒唐舉動。

中國古稱神州,意為上帝的地土。中國最早的詩篇《詩經》里有幾百次提到了上天、上帝。春秋戰國以後,中國人不再敬畏上帝,背離了上帝,開始自相殘殺,以皇帝為上帝,以人為神,以自我為中心。普通人當不了皇帝,就以功名利祿、吃吃喝喝為自已的上帝,所謂人生在世,吃喝兩事。所以,中國人熱衷吃吃喝喝的源頭是因為背離了神,失去了生命意義,沒有永生指望,唯有今世享樂。

人一旦背離了神,人就被魔鬼撒但掌管了。人不行在光明之中時必落在黑暗之地。中國數千年來過份注重吃喝的歷史實質是億萬靈魂被魔鬼攻擊侵蝕的過程,無數背離上帝的人成群結隊在燈紅酒綠之中奔向死亡、稀里糊塗之際邁進地獄。

發達的飲食文化誘惑着無數人心,口腹為貴,肉身至上,催生腐敗。由此,苦難接踵而至,過度吃喝,小則喪命,大可亡國。

殷紂王與寵妃能連續飲酒七晝夜,醉生夢死,荒淫無道,如此可有國家安康之理?隋煬帝可謂生為酒生,死為酒死,不顧國家內憂外患,常飲酒遠遊,成一代昏君,加速朝庭滅亡。金煕宗、遼穆宗等因喝酒亡國喪命。

民諺有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權臣如此講究吃喝,下屬官吏自然競相效尤。吃喝風從官場吹向民間,敗壞了社會風氣。人們不僅越吃越講究,排場也越來越大。現今,商業的繁榮,人心的腐敗導致政治的腐敗,官場吃喝風更是愈演愈烈。比如“茅台”一直是酒桌上的“寵兒”,是身份和檔次的象徵,其價格也在十年間一路上揚,“茅台”價格上漲的10年,是中國大陸所謂經濟飛速發展的10年,也是“三公經費”直線上升的10年,也是人心加速腐敗的十年。“茅台”從2003年的200多元飆升到去年的2000多元。央視曾報“三公”消費、浪費每年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官風不正民風邪,且問,今日中國大陸國民道德是何景況呢?

看到如此揮霍浪費,出現了《關於禁止使用公款消費茅台酒的提案》,請問推高“三公經費”的罪魁禍首是“茅台”嗎?茅台何罪之有?殺人犯怎麼能將責任推給刀子呢?罪在人心,惡在陳腐敗壞的靈魂。

1958年,人民公社運動後舉國興辦公共食堂,鼓吹“放開肚皮吃飯”。許多人感嘆:“我們真是到了天仙國了,共產主義才沾點邊兒,好日子還在後頭哩。”大吃大喝的結果,到了1958年底 “放開肚皮吃飯” 無力再維持,隨後1959年至1961年,全國發生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大饑荒,據統計三年間餓死四千多萬人。

什麼共產主義天仙國?全部是愚昧無知、可憐可悲的一代中國人。今日,這種中國特色的愚昧悲劇依然與時俱進地上演着。

文章說,與傳統中國吃喝文化相比,基督教飲食文化崇尚簡樸,反對浪費,不在食物上奢侈。如歐洲基督教修道院的修士數百年來一直把椒鹽餅當作美食;英國人傳統上把飲食看作隨便的事,西歐國家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主食還是麵包,配點鹹肉;德國農民日常食物是粗麵包、燕麥片、加蔬菜等。(1992版商務印書館〈宗教改革史〉第85頁)。歐美國家基督徒一般不願在吃喝上花過多精力資材,到了現代用了分餐制,分析食品營養成份,合理搭配食物,講究健康,不講口腹之樂。

中國在有記載的三千年歷史中,真正幸福祥和的時代不及歷史長河的十分之一,余非戰亂即人禍,白骨盈野,民不聊生。幸福祥和的時代有如漢武中興,文景之治,貞觀太平,康乾盛世。考察這些朝代的特點,它們的治理者都有一個好的信仰,漢武中興、文景之治時信仰老子道德經。黑格爾研究指出,老子的道指的是上帝,道德經裡面的“天長地久”體現的就是無私舍已的愛。康乾盛世之時,中國工農業總產值居世界第一,竟佔了全球百分之五十幾,世界十大城市,中國佔了六個。考察以上幾個朝代,官員們儉樸簡政,沒有吃喝之風,神的道雖沒有廣行神洲,但就這星星點點,竟然成就了歷史長河中的一道亮光。

中國傳統 “民以食為天”下只注重口腹享受,忽視靈魂歸宿,歷史與實踐證明,這是暗昧愚蠢,無論於個人還是國家社會都是危害沉重的。

身體勝於衣裳,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今天,我們要將“民以食為天”的傳統劣習賦予全新的內涵,那就是這個食不再是地上肉體之食,乃是來自天上的靈糧之食,神的話語勝過一切。中國的未來不在於GDP,也不在於吃喝,乃在於信仰,我們所信靠所仰望的是什麼,我們的結果就是什麼。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