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環境

北京毒霧罪魁禍首中石油中石化

北京和中國東部的大部分地區自一月中旬受到持續霧霾籠罩,罪魁禍首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據路透社報道,這兩家公司基於成本考量,加上大陸政治僵化,環境保護部在這兩大能源巨擘之間,顯得有心無力,更遑論制訂空污排放標準了。此外,英國廣播公司引述中國大氣物理學家王思躍表示,污染的根源性更難解決,因為「中國的體制不夠完善……領導人只盯着經濟」。

大霧中的北京天安門
大霧中的北京天安門
廣告

北京當局在霧霾最嚴重的日子曾下令若干工廠停產,又限制公務車行走,試圖減少空氣污染,但有關的政策被批評為治標不治本,並沒有對問題的根源對症下藥。

報道指,使用柴油的貨車與公交所排放的廢氣,是中國大城市空氣污染的主因。據估計,北京空污有25%來自汽車廢氣,但環保部與中石油及中石化的政治惡鬥,讓提高排放標準的政策無法實施。報導引述分析家看法指出,這些龐大的石油企業為了一己之私,漠視環保規範,使有關部門更難達成降低空污的任務。

報道引述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中石油與中石化的權力太大了,我認為新政府應該削弱這些利益團體。」

報道又引述蘇格蘭鄧迪大學能源法律與政策中心講師牟效毅說,為提供污染程度較低的柴油,石油公司在脫硫化的處理上,必須投入數百億人民幣。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坦承,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的直接責任者之一,但他否認產品未達標準,而是中國制定的標準過低,若不改造煉油設備,空氣品質將難以改善。

但另一方面,中國環保政策制定過程,至少有十個官方單位參與,包括位高權重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在這種官僚迷宮下,環保部推動空污排放標準的實權很小,甚至無權制定排放標準,其他部門攸關環境政策,往往也不會諮詢環保部。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