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中國官媒譏諷安倍訪美遇冷 最後發現可笑的卻是自已

發表時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月21日上任後首次訪問美國,由於奧巴馬沒有對中國最為關注的釣魚島問題正面表態,引起國內主流媒體一片幸災樂禍的歡呼之聲,以致於“安倍訪美遭遇冷板凳”的觀點幾乎成為了中國官媒的共識,但這種說法顯然有點一廂情願。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香港《大公報》28日發表的評論認為,安倍訪美最大的目標,就是在釣魚島問題上爭取美方的支持,以抗衡中國,而據報道,奧巴馬在會談中卻根本就沒接這個茬兒,也未作出任何回應。從會後發表的聲明來看,此次日美會談的成果十分有限,甚至被媒體戲稱,就如同“一日游”。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REUTERS/Petar Kujunzic
廣告

台灣《旺報》則指出,安倍此行在釣魚島爭端問題上,可謂是鎩羽而歸。但也有消息說,安倍這次訪美期間,曾多次在釣魚島問題上作出強硬表態,但奧巴馬在公開場合卻隻字未提釣魚島,對此,有美國媒體指責奧巴馬過於剋制。不過,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格林卻於25號透露,雖然奧巴馬此次沒有公開在釣魚島問題上表態,但是在雙方的閉門會晤中,奧巴馬與安倍卻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奧巴馬明確向安倍作出了日方所期待的表態和承諾。這位前白宮官員最後強調說,我認為安倍首相在(華盛頓)聽到了他所想聽的”。 (2013-02-26 來源: 荊楚網)

這條新聞傳來,無疑等於是給了那些譏諷安倍訪美遇冷者當頭一棒,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沒有紅地毯、儀仗隊和禮炮鳴響,也沒有奢華的國宴只有工作午餐,特別是釣魚島問題,奧巴馬在公開場合隻字未提,這些新聞傳到我們這裡,就變成了安倍訪美失敗的種種主觀臆想,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的評論員們,都在大談特談什麼安培此次訪美的尷尬和可笑。在媒體多元化的美國,只不過有一家報紙開了句安倍訪美就如同“一日游”的玩笑,中國官媒便如獲至寶,發揮想象力把它杜撰成了什麼安倍不受美國待見等等,

專欄作者姜草子的文章說,但日本的媒體和輿論可不這樣看,一致認為安倍的訪問非常成功,這位新任首相的支持率也迅速飆升至70%。在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判斷中,我還是更相信日本媒體的說法,原因非常簡單:這次出訪的是日本首相,到底成不成功,人家自己心裡最有數。再說安倍是民選首相,日本媒體根本沒必要拍他的馬屁,當然,我也很能理解國內輿論為何要極力貶低安倍此行的訪美成果。究其原因,中日對抗已經蔓延至心理層面,打起了心理戰,把安倍的美國之行說成一個笑話,有利於佔領輿論的制高點,至少也能鼓舞和繼續忽悠國內的民意。

此外,這可能也與我們的文化心態有關,中國人非常好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不知道干過多少回,更喜歡以是否有面子來判斷事情的成敗。我們的領導人出訪美國,動輒三五天,會談之外,還要這裡參觀那裡演講什麼的。我們的商務代表團,領隊只不過是個副總理,到了美國也是紅地毯接送,大型國宴伺候,招待得像大爺似的,弄得首長們酒不醉人人自醉。可這些表面的恭維客氣又有多少用呢?酒足飯飽之後,合同簽了,錢也賺到手了,然而種種針對中國的彙率戰和貿易戰還是照打不誤!

由此可見,美國的外交真是老道得成了精,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也摸了個透,虛榮、面子、排場,把我們害得不淺,也誤導了不少迷信所謂“中國崛起”的屁民。實幹興邦,做紮實事才是硬道理,讓我們看看國際上那些真正的鐵哥們,是如何往來的吧。普通人之間的鄰里關係不也是如此么?關係鐵的街坊鄰里可以徑直敲門而入,只有那些有隔閡的人家,才會彼此客客氣氣,迎來送往禮讓有加。以色列總理就經常去美國一日游,來去匆匆,辦完事就走人。

以色列是美國最鐵桿的盟友之一,可它的總理訪美時,你見過幾次紅地毯儀仗隊迎接的?美國又為它的總理舉行過什麼國宴?歐洲國家之間就更隨便了,德法領導的互訪,常常是下了車(機)就直奔對方的官邸,哪有那麼多的客套?關係比較鐵的國家之間,很少搞什麼正式訪問,大部分都是工作出訪,因為他們平時的聯繫已經很密切了。安倍這次的訪美,就是一次工作訪問,沒有客套非常正常。外交史也能證明,非正式的工作訪問,甚至是秘密訪問,往往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重要成果。

文章又說,安倍這次訪美的成功,實在是有太多的蛛絲馬跡可循,不必挖地三尺打着燈籠去尋找。最明顯的一件事就是美日已經就TPP取得了共識,雙方都作出了關鍵的讓步。這件事所蘊含的信息實在太多,太耐人尋味,從中基本可以讀出美日未來關係的走向。首先,安倍究竟作了什麼讓步?安倍的自民黨此前參選時,競選綱領中就有一條不加入TPP的承諾。信誓旦旦的執政承諾,咋到了美國就拋棄了,這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安倍獲得了巨大的回報,否則他回到日本就會被口水淹死。

而安倍從奧巴馬那裡得到的回報,不可能是別的,只會是美國對日本國家正常化、自衛隊集體自衛權和軍力擴張合法化的默許。奧巴馬的讓步尤其意味深長,在TPP的免稅談判中,他迎合日本,竟然同意將農產品排除在外。這等於奧巴馬是在幫助安倍競選,為自民黨贏得將要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增加籌碼。因為日本農民一直是自民黨的鐵桿選民,加入TPP而不損害農民的利益,自民黨這一塊大票倉就穩住了。

再繼續分析下去還能看到,自民黨為何非要贏得參議院的勝利不可,美國又為何在這件事上樂意助自民黨一把?答案是倘若自民黨同時控制了參眾兩院,它就能順利修改憲法,實現日本國家正常化、軍隊正名化和軍力擴張合法化的目標,美國顯然是默許了日本的野心。不僅如此,安倍與奧巴馬會談之後,還舉行了一個小型記者見面會,雙方都宣稱美日同盟已經恢復,並把恢復後的關係定義為“包容的同盟關係”。

包容什麼?誰包容誰?日本包容美國嗎?當然不是,多年來日本一直在美國面前唯諾諾,那就只能是美國包容日本了。如今,美國對日本作出了一個包容的許諾,只因為此前它對日本不夠包容,它不準日本搞國防軍,不準行使集體自衛權,不準研製試驗中長程導彈等等,把日本的手腳綁得太死。現在,一句“包容的同盟關係”,就把這個套解掉了。目前美國的財政有問題,希望有國家能夠挺身而出,在軍事上多付出些,安倍追求日本國家武力的擴張,正好迎合的了美國的這一需要。

姜草子的文章最後強調說,美國當然不會讓日本隨心所欲,也有自己的底線,這個底線就包括日本一不能擁核,二不能在發生軍事摩擦時主動挑釁,先打第一槍。只是日本目前離這條底線還遠着呢。中國對安倍這次的訪美,其實一開始就在動機和目的上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受中國已經崛起之臆想影響,上至我們的外交官,下至專家學者,都產生了莫名其妙的錯覺,認為中國已經很強大了,日本已經怕我們了。所以日本正在千方百計拉美國下水,一旦日本因為釣魚島爭端跟中國打了起來,美國能參戰幫助日本。

這完全是南轅北撤式的誤判,安倍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這裡  此次出訪前後,安倍有兩次明確的聲明,說日本如果因釣魚島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他並不需要美國直接參與,他需要的是美國對日本增加軍費,擴充軍力、通過修憲為日本自衛隊解套的理解和支持。安倍這次訪美的結果表明,他的這個主要目的已經初步達到了。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專稿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