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兩會

政協選舉新領導 傳有委員為所有候選人投棄權票

3月12日,中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人,俞正聲當選政協主席。但委員葛劍雄在媒體專欄中透露,可能有一位委員給所有候選人投下棄權票,或以此方式表達對選舉辦法的異議。

中國人大會堂兩會前夕2011年3月2日
中國人大會堂兩會前夕2011年3月2日 Reteurs路透社
廣告

政協委員葛劍雄是大陸著名歷史學者、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2008年、2013年兩次擔任政協委員。自2011年以來,他在“FT中文網”開設“兩會日記”專欄,記錄每年參加政協會議的觀感。

3月12日最後一期“兩會日記”以“政協投票目擊記”為題,葛劍雄記錄了一次“意想不到的情況”。會議主持人宣布開始寫票後,過十分鐘問是否寫好,台下有一位委員舉手稱還沒有,於是多等幾分鐘,再問是否寫好,該委員回答仍未寫畢。這時候全場嘩然,大家都望向他。這時會場里居然響起了一片掌聲。當主持人第三次詢問時,該委員不再舉手,但站起來拿出相機,拍下自己的選票。

葛劍雄稱,事後計票時發現,包括俞正聲在內,所有的人都有一票棄權票。他認為,這似乎表明至少有一個委員給所有人都投了棄權票。他得辛辛苦苦地塗掉三百多個名字,所以要花很長時間。這個人很可能就是那位委員。

葛劍雄分析稱,這位委員這樣做有兩種可能。一,他用這種方式提出對選舉辦法的意見。這並不意味着他反對裡面所有的人,他要的是一種程序民主,以便大家更好地行使真正的民主。其次,他通過照相來檢驗這套選舉系統是不是真正公正。如果不照相,萬一計票的時候,沒有人有棄權票,他就說不清楚了。

葛劍雄並沒有提及這位委員的姓名,但對這一舉動抱理解態度,認為表面上是浪費了大家的時間,但這是民主應有的代價,是很正當的行為。

此外,葛劍雄還在同一專欄文章中委婉表示,目前政協選舉的反對比例偏低,這實際上說明委員互相之間不了解,對候選人並不熟悉,在這種情況下委員傾向於通通投贊成票,這是政協制度應該需要改革的問題。

與此相關,政協選舉辦法在網絡上曝光後也引起質疑。根據這一辦法,選票分為兩張:一張是選舉主席、副主席、秘書長;一張是選舉常務委員。委員在投票時,如贊成選票上所列的候選人,不需要在選票上作任何符號。如果反對選票上某位候選人,需要把該候選人姓名右邊的長方形小白框塗滿黑色,還可以在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範圍內另選他人,投棄權票時,委員需要把該候選人姓名右邊的橢圓形小白空塗滿黑色。

這一投票辦法顯示出,政協推定選舉人應同意候選名單,只有當投反對票或棄權票時,才需提筆改動。

在閉幕日上,全體政協委員選舉俞正聲為主席,選舉杜青林等23人為副主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畫因兒子車禍導致醜聞纏身後,調任中共中央統戰部,此次不出意外當選政協副主席,但反對票高達90,棄權票高達22,表明人選雖然經過協商通過,但相當部分委員仍對令計畫持保留意見。

23名副主席中,通常每人反對票在數票至二十票之間,棄權票不超過十票。除令計畫外,反對票超過二十的只有三人:陳元(27票)、周小川(25票)和盧展工(22票)。令計畫高達90票的反對比例,在眾人中極為突出,雖然不足以阻止其當選,但間接表明人心難平。

但是,新浪微博上關於令計畫得票數的報道和分析,多數在幾個小時內被刪除。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