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社會

新疆警方披露巴楚“4·23”血案官方調查結果

4月29日晚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警方通過官方“天山網”發布了喀什地區巴楚縣“4·23”血案的官方初步調查結論,這起事件導致10名維吾爾族、3名女性在內的15名官方人員遇害,另有6名嫌犯當場被擊殺。

新疆喀什巴楚縣暴力恐怖事件
新疆喀什巴楚縣暴力恐怖事件
廣告

同日,中國國家反恐辦主任、公安部副部長孟宏偉在接受央視專訪中,認為,恐怖分子對從事日常工作的執法人員和手無寸鐵的社區服務人員發動突然襲擊,將此案定性為“嚴重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

孟宏偉稱,此案恐怖分子殘殺執法人員,殘害無辜群眾,不論男女,不論民族,官方誓言,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堅決打擊,依法嚴懲,絕不手軟”。

根據官方說法,警方破獲了以喀斯木·買買提、艾比布拉·巴拉提為首的暴力恐怖主義團夥,目前已知涉案共有25人,其中,“4·23”當天被擊斃6人,當場被抓8人,逃往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烏魯木齊等地的11名犯罪嫌疑人先後被抓。

根據警方說法,2007年7月,該團夥骨幹木沙·艾山曾因涉嫌暴恐活動被公安機關審查。2010年9月,此人與喀斯木·買買提、艾尼瓦爾·阿布都熱依木結識,而被稱為該團體“頭目”的喀斯木·買買提,則在此後結識了這一組織的大部分骨幹。

根據官方的調查,2012年9月以來,上述人員經常參加喀斯木·買買提組織的地下講經班,觀看宣傳“宗教極端和暴恐內容”的音視頻,形成了以喀斯木·買買提為頭目的組織。

2012年12月初,喀斯木 買買提帶領買買提明·馬合木提、木沙·艾山等人及家人集中至巴楚縣色力布亞鎮分散租住,團夥成員經常集中在買買提明·巴拉提家中進行體能訓練,並模仿暴恐視頻練習殺人技巧,喀斯木·買買提對團夥成員進行了分工。

2013年3月初,喀斯木·買買提糾集團夥成員籌備暴恐活動經費,製造爆炸裝置、頭套、遙控器等作案工具,為暴恐活動做準備。3月中旬,該團夥製造了8把大刀,先後進行5次試爆活動,並預謀今年夏天在喀什市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干大事”。

4月23日上午10時許,喀斯木·買買提安排買買提明 馬合木提、艾尼瓦爾·阿布都熱依木在買買提明·巴拉提家中製作火藥,自己帶領其餘成員在附近幹活。

13時許,買買提明·巴拉提、艾比布拉·巴拉提返回家時遇見當地社區工作人員和民警入戶走訪,艾比布拉·買買提借口取鑰匙向喀斯木·買買提等人報信。喀斯木·買買提等5人隨即乘坐摩托車趕回,將藏匿在木沙·艾山出租房內的大刀等兇器分發給團夥成員,在買買提明·巴拉提家附近觀察情況。

當看到制爆物品被發現、制爆人員被控制後,害怕罪行敗露,喀斯木
買買提帶領團夥成員衝進院內,與院內團夥成員對在場社區幹部及民警進行砍殺。搏鬥中,鎮派出所所長任昌舉開槍擊斃團夥成員1名、擊傷l名,3名社區女幹部被殺害,其餘9人被逼至房內,團夥成員向屋內潑灑汽油並縱火,致全部遇難。

後續趕來的鄉鎮幹部及民警相繼遭受設伏團夥成員的襲擊,民警擊斃團夥成員1名,1名鄉鎮幹部遇害,2名民警重傷後不治身亡,此後,4名團夥成員衝出巷道打砸燒毀車輛,在衝擊鎮政府時1人被擊斃,另3人劫持一輛三輪摩托車轉而衝向派出所,將派出所檔案室和民警宿舍點火焚燒,被擊斃。

此前,有據稱是新疆維吾爾族的本台聽友稱,“我們的人流行的說法完全不一樣,公安粗暴對待人民,人民被逼反抗,這是目前的說法。”

他認為,“如果真是有預謀地犯罪,怎麼可能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看聖戰錄像,大搖大擺地被公安抓?而且都控制了公安,又怎麼可能讓公安打電話求援呢?”

據此,這位維吾爾族網友認為,“這一切看起來很像是隨機爆發的官民衝突,人橫下心殺傷力很大。”

兩天前,BBC刊發了該台駐京記者顧求真(Damian Grammaticas)發自巴楚縣色力布亞鎮的報道。

他接觸的當地維吾爾民眾認為,捲入這起暴力事件的這家人不是什麼“恐怖分子”,長期以來,他們與當地官員有爭執與不和,原因是這家人在宗教上很虔誠,當地官員反覆要求這家的男人剃掉鬍子,要求女人停止戴遮蓋整個面龐的面紗。

當地維吾爾民眾稱,“社區人員要求這家的女人不要戴面紗,他們沒有同意。”另一維吾爾民眾說:“我覺得是政府一再找他們,讓他們很惱火。”

BBC記者很快被當地官方要求離開巴楚縣,並未能做進一步的報道,該報道在中文世界引起不小爭議,在微博上雖被審查刪除,但仍有不少轉發。

根據新疆警方的調查,在此案的搜捕中,除11名犯罪嫌疑人先後在喀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烏魯木齊等地被抓外,警方還查獲了20枚爆炸裝置,3面“聖戰”旗幟,以及大量制爆原料、管制刀具、習武器材和“宗教宣傳品”等作案工具,查明了該“暴恐團夥”形成、活動及案發等基本情況。

本台此前也曾報道,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圍繞伊斯蘭式的面紗與男性鬍鬚等,官方與宗教力量鬥爭激烈,之前漢地的“切糕黨”事件在網絡上熱炒,溫和的維吾爾學者長期被監控,維吾爾語網站被關閉,許多地區出於維穩考慮,甚至不許維族身份證的民眾入住賓館。

4月27日,維吾爾族學者吐爾文江·吐爾遜在《環球時報》上撰文《恐怖主義尤其是維族的最大敵人》。

該文稱,暴力恐怖活動影響到維族人在國家的民族形象和在社會活動中的公眾形象,在公眾輿論和話語中被污名化。久而久之,與其他民族間形成很深的情感鴻溝,和其他民族的關係也趨於敏感。

4年前,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女士曾在日內瓦對本台記者斷言,“7·5”是中國安全部門策畫的“陰謀”,而不久前,一位學者則對本台稱,“7·5”之前,新疆安全部門對事件完全沒有預警,讓國安系統頗為震動。

新疆地區漢族維族不但在“4·23”以及此前“7·5”事件的何為“真相”上,存在着巨大分裂,在意識形態和民族情感方面,更是漸行漸遠。

評論員蔣兆勇告訴本台,部分維吾爾民眾的話語中,並無譴責暴力的意向,更多的是以殖民反抗作為主軸,認為壓迫之下,暴力反抗是順理成章。納入“聖戰”,似乎就合乎教法,這也是暴力層出不窮的原因。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