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川震五年:官指萬象更新 民間續受維穩之害

今天是四川汶川八級大地震五周年,四川省政府在報章頭版撰文,指四川已從廢墟轉化為欣欣向榮的城市,譜寫「中國夢」的四川篇章。不過,市民苦難顯然未過,只有不足2%的當年地震孤兒獲收養,而三分之一當年失去子女的母親未能再懷有下一代,而追究川震責任的災民繼續上訪無門,並受維穩之苦。

路透社
廣告

四川省政府和省委今天沒有舉辦紀念活動,但在《四川日報》頭版發表題為「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夢”四川篇章」的官方署名文章,一開始便指出,在川震五周年的今天,「震後滿目瘡痍的廢墟,如今萬象更新,欣欣向榮。」文章續稱,四川人民穿越災難,砥礪前行,如今已可全面展示「堅強、奮進、安全、繁榮及美麗」的良好四川形象。

文章並藉走過汶川災難來鼓勵上月發生震災的蘆山災民:「汶川災區已經脫胎換骨實現涅盤,蘆山災區也必將穿越災難走向新生!」努力實現四川由總體小康髮長為全面小康,奮力譜寫威武雄壯的「中國夢」”四川篇章。

不過,地震遺下的孤兒寡婦能否感受這中國夢,頗成疑問。《南方都市報》報道,汶川地震造成的630名孤兒,只有12人被成功收養。而曾被收養的任強,五年來輾轉從北京、浙江又回到故鄉汶川,應該屬於他的各種撫恤金,只有少部分落到他口袋裡,平均每天只有10元人民幣花費,現年16歲的他,最近更因缺錢而要輟學,須返回汶川。

另外,根據協助汶川喪兒母親的組織「媽媽之家」統計,至今有三分之二的母親災後再為人母,但仍有約三分一母親因為年齡及經濟問題,無法再孕育孩子,不少在哀痛中渡日,需要外界關注。

至於為求真相和索賠的川震災民,更常受維穩之苦,不少人已受軟禁、「被旅遊」、「被陪伴」,當中,周興容今年像往常一樣,連拿衣物及紙錢祭奠死去的獨子也不能,出門便被維穩人員包圍,而家中早在「5.12」紀念日前兩個多星期便被斷水斷電多天。

事實上,在當局的壓力下,當年上訪求真相和追求責任的災民,不少已放棄,但周興容仍在堅持,聲稱已寫好遺書,一直控告到底,否則死後見到兒子盧前亮時,難以交代。盧前亮是聚源中學學生,該校有284名學生在地震中遇難。

雖然官方沒有在川震五周年的日子舉辦官方紀念活動,但當年的地震重災區則各自以不同方式悼念。在北川老縣城,早上有民眾在遇難者公墓前聚集默哀,並獻上菊花悼念。在汶川縣映秀鎮的遇難者公墓,今早亦有祭祀活動,鎮上並舉行地震演習,而漩口中學地震遺址大門,則掛上寫有「深切悼念四川汶川地震遇難同胞」黑色大字的橫幅。下午2時28分,即當年地震發生的一刻,現場會舉行祭奠儀式。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