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動向

紐時:李克強欲為中國市場鬆綁

發表時間:

紐約時報星期一報道,中國政府正計畫擴大私營企業和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這一重大政策轉變旨在改善中產階級的生活條件,使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強的競爭力。文章說,中國新總理李克強最近在黨內一次講話中發表了“過去十多年來最為大膽的親市場言論”。他說,“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風險。”他還說:“市場主體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

廣告

上星期五中國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提議,指改革計畫包括擴大自然資源稅收,逐漸讓市場力量來決定銀行利率,並制定一些政策,推動民間資本有效進入金融、能源、鐵路、電信等領域。外國投資者將在金融、物流、醫療等行業獲得更多投資機會。中國領導層也承諾放鬆外彙管制。

紐約時報說,這些“似乎顯示出李克強和其他領導人確實想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並允許私營企業的競爭在投資決策和定價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跡象,說明中國政府對於改進中國的增長模式是認真的。據財新《新世紀》周刊報道,中國政府草擬中的改革方案涵蓋金融、財政、土地、要素價格、行政審批、收入分配與戶籍制度等領域。預計今年秋季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討論這些改革方案,並有望在明年春天展開這些改革。

但是,紐約時報的報道認為,“上述舉動並未發出終結中國大政府模式的信號。專家稱,共產黨不太可能會放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破除龐大國有企業維持的寡頭壟斷,也不太可能對黨認為的戰略性經濟部門實行私有化,例如銀行、能源和電信產業。”報道說,“北京之所以如此推動,是因為幾乎別無選擇。由於面向歐美的出口額減少,且投資增長放緩,中國經濟今年已然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貨幣升值也降低了製造業的競爭力。”

紐約時報的報道說,“要想取得成功,中國領導層需要抵禦強有力的利益集團,以及腐敗官員。後者已經習慣於利用自己的政治權力,通過收受賄賂和在企業秘密持股,為自己及家人牟取財富。” 報道說,“由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領導的上屆政府,也曾承諾深化經濟改革,並增強私營部門。但是分析人士稱,他們缺少成功所需要的政治影響力。在他們的兩個五年任期內,國家在經濟中的角色實際上擴大了。”

紐約時報上星期一發表的利明璋的文章也認為,中國的“國企改革不太可能提上議程”。利明璋認為,即使不觸及國企改革的全面改革方案都要花上數月乃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落實。而他認為,“儘管沒有誰指望中國經濟能輕輕鬆鬆地度過今年的下半年,”中國政府完全等得起一年時間。雖然利明璋並沒有對“等得起”做出更多解釋,但他似乎暗示中國更可能走出一條打破西方分析家“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經濟改革將走入死胡同”或“經濟發展將使人民獲得更多自由”的結論。

他引用潘卡基•米什拉最近在彭博社網站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稱中國的財富不會給中國帶來自由。原因是中國領導人總是把經濟發展的目標同民族主義直接掛鉤,習近平的中國夢就是要把維護國家統一、提升國家實力及民族自豪感的需要置於廣泛民主改革之上,而且習自認為擁有一批善於接受其觀點的聽眾。

利明璋用詹姆斯•曼在其2007年出版的書《中國幻想》中提出的問題問道:“如果中國得以沿着目前的經濟道路繼續前行,而其政治體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那該怎麼辦呢?如果25年或者30年後,一個更富有、更強大的中國繼續實行一黨專政,該政權仍然像今天一樣壓制有組織的政治異見,而中國又保持着對外開放,實際上也通過貿易、投資及其他經濟紐帶與世界其他國家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那該怎麼辦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