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約專欄

鳳凰在烈中涅槃,卻又在浴火後重生——“天安門民主大學”復校

發表時間:

美國舊金山華人紀念“六四”24周年系列活動,有一項內容令舉世關註:1989年6月3日成立,開學不到十個小時,便在“六四”屠殺中被迫停課的“天安門民主大學”將以網絡大學的形式復校,復校的籌備工作於“六四”24周年紀念日正式啟動。 

廣告

復校籌備委員會由方政、封從德、張伯笠、熊焱、葛洵五人組成。方政擔任復校委員會的召集人,他原為北京體育學院的學生,在“六四”清晨,和同學們一起撤離天安門廣場時,為救助一位女同學,被從後面追上來的解封軍坦克輾斷了雙腿。封從德、張伯笠、熊焱都是89民運的學生領袖,張伯笠就是當年“天安門民主大學”的校長。葛洵則是著名的中國人權關注者、《良心中國》網站創辦人。

24年來,“天安門民主大學”在人們的記憶中從未消失,她猶如一隻鳳凰,在“六四”那場烈火中涅槃,如今卻又在浴火之後重生。

催動“天安門民主大學”復校的,有四十多位海內外知名人士,他們中,包括趙紫陽擔任總書記年代的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秘書、中央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鮑彤,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余英時,美國西東大學榮譽教授、前亞洲學系主任楊力宇,中國著名政治學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所所長嚴家祺,以及徐文立、陳奎德、萬潤南、鄭義、蘇曉康、宋時雨、王軍濤、廖亦武、貢嘎紮西、胡佳等。他們於5月17日發表《復校宣言》,指出:“教育乃立國之本,民主教育乃中國大轉型之當務之急。恢復與擴建的‘天安門民主大學’,將秉承當年追求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辦學理念,培養與造就一大批智仁勇全備的人才,以推進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這篇《復校宣言》目前已獲得世界各地兩百多人簽名連署,其中三分之二連署人來自中國大陸。

刊登《復校宣言》的“天安門民主大學”復校網站開通不到十個小時便被中國政府的網絡防火牆屏蔽,但屏蔽後的網頁點擊量卻急劇上升,顯然“天安門民主大學”復校,作為近年來中國民主運動最重要的事件,理所當然受到人們的關注。

鮑彤、余英時、嚴家祺等知名人士都發表講話或致信,祝賀“天安門民主大學”復校。

鮑彤在講話中指出:目前在中國,民主的啟蒙比民主的實踐更加重要。“天安門民主大學”復校後,他願意報名讀初級班,作一年級學生。

余英時教授致信表示:“天安門民主大學”復校是“是值得做的很要緊的事情”,他對這所大學復校“有很大的期待”。

嚴家祺在賀信中說:“‘天安門民主大學’在復校,這是中國歷史正在發生轉折的重要標誌。”嚴家祺當年曾擔任“天安門民主大學”名譽校長,在“天安門民主大學”開學後向天安門廣場上的數萬名學生和市民開講第一課、也是唯一的一堂課:什麼是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嚴家祺說:“‘天安門民主大學’的精神就是在天安門、在北京、在全中國大地上弘揚‘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精神。”

“天安門民主大學”預定明年的某個時候正式開學授課,時間也許是“六四”25周年紀念日。到時,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將以何等的美麗在互聯網上展翅飛翔,向國人傳播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理念與知識,人們將翹首以盼。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