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巴黎華人

中法民間關係受暴力、種族歧視和商業戰三重衝擊

發表時間:

六名中國留學生6月15日在法國酒鄉波爾多地區遭到當地三名男子的暴力襲擊,儘管這一事件還在調查當中,但由於這一事件比先前發生的數起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侵犯更加特殊,而引發中法媒體的關注和分析。各方分析的角度也從“種族主義歧視”,向體現在葡萄酒貿易上的“中歐貿易戰”話題轉移發展,已經備受暴力事件和種族歧視猜疑的中法民間關係又受到某種商業戰不良氣氛的困擾。

廣告

近年來,在法國陸續發生一系列侵害和攻擊中國人的事件,既有針對在法國的中國移民,也有針對來法國旅遊的中國遊客。有的帶有對中國人的“歧視”或“仇視”,有的是比較純粹的暴力侵犯。這些針對中國公民的偷竊和襲擊事件,都引起中國民眾議論紛紛。但人們的注意力一開始大都集中在法國“不安全”,“警方治理不力”等觀感和議論上,結論大都也是:“最好別去法國旅遊雲雲。”今年3月,一個來自中國的23人旅遊團抵達巴黎剛出機場就遭到洗劫和襲擊,中國導遊遭到暴徒痛毆。儘管如此嚴重的事件,人們還難以斷定這些暴力事件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性質,因為實施暴力的是巴黎北部郊區的有色人種,他們本身也常抱怨受到種族歧視,更不能代表法國主流社會。

被懷疑明顯帶有對中國人“種族歧視”的事件但與暴力無關,它發生在去年12月,法國時尚品牌「查第哥•伏爾泰」(Zadig & Voltaire)時裝公司的新開業酒店宣布“對住店的客人有所選擇”,並特別指出“不接待中國遊客”。後來,這家品牌公司被迫道歉。

6月14日發生的六名中國學生受到暴力侵犯的事件,恰好發生在法國酒鄉波爾多地區,受害人都是來法國學習葡萄酒業的中國學生,時間則是在波爾多世界葡萄酒和酒類沙龍開幕式前一天,所以,不少人的注意力又轉向正在“進行時”的中歐貿易糾紛,因為不少法國人覺得中國對歐洲葡萄酒的“雙反調查”,矛頭對的是包括法國在內的南歐國家,而不是德國等北歐國家。種族關係和貿易糾紛,使本來相安無事的中法民間關係注入了某種隱秘而難以言說的不良氛圍。

6月17日法國費加羅報經濟版報道剛開幕的法國波爾多葡萄酒沙龍的一篇文章,題目為:“中歐貿易戰惡化了紅酒沙龍的氣氛”,文章遺憾地說:法國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非常重要商業貿易,中國目前是法國葡萄酒第三大市場。法國葡萄酒已經因為光伏產品的中歐糾紛而成為替罪羊,波爾多三名法國人在沙龍開幕式前一天,為一點小事就對六名中國學生大打出手,這一暴力事件損害了法國的形象,對法國的葡萄酒行業來說也非常不利。

如果拋開暴力事件的偶然因素,中法雙方對葡萄酒貿易的心態都相當複雜。法國葡萄酒業者高興地看到中國市場對葡萄酒產品的熱度上升,又擔心中國的假酒盛行損壞尚不成熟的市場。而中國投資者大肆收購波爾多的葡萄園也並不總讓當地法國人高興。每次有關中國人購買某個法國葡萄園的報道都讓法國人心裡滋味雜陳。中國的葡萄酒業者抵禦不住來自國內的仿冒假酒衝擊,也對國內市場被外來酒佔領不滿,對國家對歐洲葡萄酒“雙反調查”來進行報復的做法,自然是心安理得。

可以看到,中歐中法間的商業貿易戰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將成為一種經常出現的常態。而可能是偶然發生的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又常常被“種族歧視”的懷疑非理性地放大扭曲。中法民間關係正受到暴力種族歧視和商業戰的三重衝擊。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