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國錢荒與改革假設

發表時間:

中國銀行業最近的錢荒引發股市下跌,上海股市昨天收盤下跌了5.3%,今天雖然有所好轉但跌勢繼續。中國的錢荒已將短期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推升至13.44%。面對這樣緊張的局勢,中國央行拒絕干預,引發人們種種猜測,其中爛帳危機和金融改革是兩個談論最多的假設。中共黨報人民日報今天刊文支持中國央行的做法,體現央行立場的背後有北京的政治意圖。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上海股市大幅下跌被認為是中國金融市場錢荒導致的結果。中國銀行間拆借利率的飆升顯示市場流動性匱乏。如果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注入流動性,即可緩解這個錢荒危機。但是中國央行不顧商業銀行的呼籲,一直不採取行動。

昨天中國央行發表公開信,強調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處於合理水平,同時要求各金融機構“繼續強化流動性管理,促進貨幣環境穩定”。如果將央行的話反過來讀,似乎可以解讀為,目前金融機構對流動性管理有問題,需要改善。

中國央行在信中要求商業銀行針對“稅收集中入庫和法定準備金繳存等因素對流動性的影響,提前安排足夠的頭寸,保持充足的備付率水平,保證正常支付結算”;要求銀行對“資產進行合理配置,謹慎控制信貸等資產擴張偏快可能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在出現波動時及時調整資產結構…。中國央行還要求“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在加強自身流動性管理的同時,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配合央行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業界一般認為,這封信預示着央行近期可能不會出手干預市場。對於中國央行的這一表態,《每日經濟新聞》認為,央行是在警告銀行需“自救”,並引述分析說,“央行可能是想讓銀行吃一塹長一智。”

法國經濟報紙回聲報的分析稱,中國央行展示強硬的不幹預立場,可能是北京要進行金融改革的信號。今天中共人民日報刊文,為中國人民銀行的這個立場辯護稱:人民銀行不是股市的奶媽,如果救市或托市,不是幫股市,而是害股市,反而會加劇資本市場積貧積弱的情況,不利於建設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這個“建設完善和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意思,大概是金融改革的一個目標。

但是中國金融市場盤根錯節,除了正規銀行,還有很多“影子銀行”,這些“影子銀行”據華爾街日報稱,是由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租賃公司、典當行以及其他監管程度較低的非正式金融機構做組成。 “影子銀行”是外界擔憂中國經濟放緩可能引發債務危機泡沫的原因所在。影子銀行與傳統銀行都有關聯。但他們有點像華爾街的冒險家,敢於冒傳統銀行不敢冒的風險,向那些貸款有困難的投資人提供貸款。

雖然中國傳統銀行的貸款水平被控制在合理的增長範圍,但是如果算上影子銀行的貸款,中國今年第一季度貸款水平同比猛增了58%,達到一萬億美元。而且這個統計還不算“最不透明的貸款交易”。據中國官方英文版中國日報估計,目前在中國流通的貨幣量可能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中國央行面對日益嚴重的錢荒和股市下跌採取觀望立場,似乎反應一些中共新領導層摸着石頭過河的測試心態。有分析稱,近來中國銀行業的錢荒可能預示着未來改革的風險與難度。在改革和政權穩定之間,習近平必須作出權衡,今秋的三中全會將是關鍵。長期受到政府優惠的銀行也和金融機構能否經得住這次清掃門戶,金融改革將給既得利益集團和市場帶來多大的痛苦和動蕩,中國當局能否掌控,都是外界密切觀察的目標。

紐約時報儲百亮的分析說,改革也許要拿國有銀行、地方政府,及政府控制的企業和投資工具開刀。中國領導人面臨一個大難題是,一方面希望保持必需的經濟增長來滿足日益繁榮,且敢於發聲的社會,同時又擔心改革可能影響一黨統治。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