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北京將組織義務審查員隊伍進駐小劇場

北京市是中國小劇場話劇最為活躍的中心,除了官方文化管理系統的職業審查官外,一支編外審查官隊伍,即官方所說的“小劇場義務監督員隊伍”即將上崗。 

開幕前,舞台上的大紅幕布
開幕前,舞台上的大紅幕布 Mark Sykes/Getty Images
廣告

據《京華時報》引述北京市政府公報公布的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對小劇場演出活動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北京市官方將組建一支小劇場“義務”監督員隊伍,對演出內容及時反饋,違規劇目將受到處理。

北京的街道或社區將依託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平台,在綜治部門的統一協調及文化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動員一批“責任心強、具有政治敏銳性”和戲曲鑒別能力的社區志願者組成小劇場義務監督員隊伍,協助文化部門對小劇場進行“服務和管理”。

官方稱,組建這一義務審查員隊伍的目的是:凈化首都文藝舞台,促進演出市場的健康發展。義務監督員經過學習和培訓,在“網格文化監管人員”的指導下,對小劇場的演出進行現場觀演,同時要建立健全義務監督員觀演後的信息反饋機制。

北京市的該“辦法”提出,如果義務監督員發現群眾喜愛的經典、優秀劇目或者10種“違規”情形的劇目,要及時向網格文化監管人員或當地文化部門反饋,演出方將受到文化部門的核實及處理。

雖然規定了優秀劇目和“違規”的劇目都要上報反饋,但官方顯然重點在檢舉違規劇目。

官方列出的10種“違規”情形包括: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侵害民族風俗習慣,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違反宗教政策的;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宣揚淫穢、色情、邪教、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表演方式恐怖、殘忍,摧殘演員身心健康的;利用人體缺陷或者以展示人體變異等方式招徠觀眾的;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

北京官方在上述文件中,要求各區縣文化部門,結合轄區特點研究制定義務監督員管理辦法,明確其在登記、管理、培訓、履職、考核、獎懲等方面的規定和要求,定期對義務監督員進行培訓,提升藝術欣賞水平和“政治鑒別能力”,確保服務管理的質量和效果。

官方沒有明確這支民間義務審查官的是否將獲得薪酬,也沒有說明,這些“義務”審查官是否會獲得免費門票入場,或者是官方將報銷他們的購票開銷,但根據官方的說法,他們似乎應該不會是完全免費的。

這條辦法一經公布,中文微博上一片罵聲。

一位業內人士抱怨,“怪不得今年不光要劇本,還得找個走一遍台刻錄成光盤備份。”香港作家廖偉棠則痛批這是:“ 一九八四的加速度”。

評論人祝華新則感嘆說,“街道或社區”可以派“社區志願者”,對小劇場進行協助“服務和管理”。依稀回到了那個黃浦江畔三流女演員抓文藝節目“帝王將相牛鬼蛇神”的年代。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