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中國政治的主軸開始向“防右”轉變

發表時間:

十八大以後中共高層的政治走向撲朔迷離,習李體制是向左轉,還是向右轉,或是左右不分,左右難分,一直是海內外關注的焦點。最近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批判憲政的重磅文章,連同之前官方發動的一系列憲政大批判,被海內外時事評論界認為是判別中共高層政治走向的重要指標。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最近中共高層政治走向的分析和評論。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沈澤瑋的評論稱:“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之前,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海外版連續三天刊登‘反憲政’ 文章,引發外界揣測,官方有意在持續多時的憲政爭論中搶佔輿論制高點,在全會召開之前,在黨內統一‘反憲政’思想。”“此前,好幾份中共機關報刊在五月間也接棒推出‘反憲政’文章,否定西方政治理論。而這一波的‘反憲政’文章之所以受媒體關注,更多是因為在時間點上接近中共三中全會召開的日子。”

香港《明報》署名孫嘉業的評論稱:“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刊文,直指‘憲政’是美國的輿論戰武器,更點名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憲政研究是幕後黑手,這篇文章刊登在中共中央黨報上,顯示當局對憲政的輿論打壓進一步升級,”“官方的言論已從二線的《紅旗文稿》、《黨建》雜誌和《環球時報》提升到《人民日報》,顯示這場輿論戰絕非官方學者個人的即興幫閑,有未經證實的消息指,幕後總指揮也不止是主管文宣的政治局常委劉雲山,而是最高層領導人。”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官方網站日前發表署名文章《中國若動蕩,只會比蘇聯更慘》,迅速被各大網站置於顯要位置,並連續置頂四十八小時。”“這篇文章得到‘中央主要領導的指示’,從側面折射出第五代的政治傾向以及對社會危機的認識,中國政治的主軸從過去的‘主要防左’,開始向主要防右轉變,這也是中國政治逐步收緊的訊號。第五代之所以擔憂蘇聯解體現象複製到中國,主要是近期自由派對當局發動一輪又一輪的衝擊,這不僅是學者的坐而論道,還包括街頭政治組織者日益明顯的行動,更關鍵的是作為社會核心力量的先富階層也開始站出來發聲。”“這些中產精英向執政當局發出挑戰,使中共的執政基礎受到嚴峻考驗。官網發表的文章,其實就是警告那些同情自由派的商人,一旦國家陷入混亂,現有秩序被打破,覆巢之下無完卵,不要說營商環境失控,絕大部分人都將被陪葬,當局期望以此呼籲中產階級不要與自由派過於緊密。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政治氣氛愈來愈弔詭,讓人想起當年‘六四’前夕。在即將到來的社會危機面前,每個人都將面臨重大抉擇。”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 “由影響較大的憲政之爭,到頻頻爆發的意識形態之戰,又出現了一個新動向,即不少人認定中共新領導層開始‘左轉’。 ‘左轉’的表現,由一個接一個事件的處理,到傳媒和言論尺度收緊,再到習近平朝拜中共聖地西柏坡成為小高潮。有人解讀為大改革前的‘形左實右’,即以保守姿態現身,以開放行動作實體。另有人相信是‘打左燈,向右行’,即換取改革方案順利出台。這些猜測各有道理,但根本問題,是這一屆中共領導層,既是一個權力混合體,又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維護共產黨執政地位上,他們根本利益一致。而將要到來的改革,就正被定位為這樣一輪‘維位’的應急改革。而應對這一危機,主政者就像鄧小平1990年代初的思維一樣,房子不能拆,框架不能動,只能維修、加固,那根柱要倒,就將其撐起來,牆上有洞,就把它填封起來。”“預料中共18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方案,不是不提政治體制改革,但極可能再度以空泛的政治口號將之虛化。而把改革焦點,聚集在經濟體制上,希望以未來三年左右時間,緩和矛盾、消除危機,穩住經濟,馳援政治。”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