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1980年公審江青以來最具戲劇性的審訊 

發表時間: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一案於今日在山東省濟南市法院正式開審,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薄熙來開審的分析評論。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韓詠紅的評論稱:“對於留心中國政治的民眾與觀察者而言,這一天大家都等待多時了  自去年3月在中國‘兩會’上亮相後,薄熙來從公眾視野中消失已一年有餘,本周四齣庭時,這名‘紅二代’是否帥氣與銳氣如舊?他將選擇抗辯、堅稱自己無罪,以慰藉一路相挺的眾多‘薄粉’,還是低頭承認貪污受賄、濫用職權,變相承認自己一路都在撒謊,讓將他視為路線鬥爭犧牲品的支持者失望?各方面都在觀望。”“有人將薄案開審形容為中國自1980年公審江青以來最具戲劇性的審訊  從震撼性的角度說,過去30年來,中國也確實沒有比薄案更具戲劇張力的審訊了。換一個角度想,也沒有另一名高幹的倒台,像薄案般留下那麼多值得反思與檢討的經驗教訓。”

香港《明報》署名孫嘉業的評論稱: “對於這宗舉世矚目的大案,為何會選在濟南來審,各種說法語焉不詳。但從北京傳出的分析看,選址反映了高層對薄案及其細節的重視程度,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由於薄熙來個人的背景及影響力,西南和東北都被排除在外,”“薄的家鄉山西固然不行,西北大省如陝西、甘肅等省,也都因分別是習近平故鄉、胡溫的發跡地,怕被人政治聯想而被剔除。因為同樣原因被剔除的還有胡總的祖籍地安徽(也是李克強故鄉)、成長地江蘇、習近平曾任職的浙江和河北、李克強曾主政的河南、溫總現居地天津。首都北京、江澤民老巢上海不宜之餘,連最高法院院長周強長期主政的湖南、故鄉湖北也怕有‘不良反應’被排除在外。而紅色老區江西落選,除了法院條件不足外,也有怕左傾傳統太強,干擾太大有關。剩下的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曾任中辦副主任、重慶副書記,其政治的可靠以及辦事的穩妥,都是中央可以放心的。”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姚監復的評論稱:“按照新華社8月18號發出的官方新聞稿,薄熙來的犯罪性質是貪污、瀆職罪”。“總理溫家寳在去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是把薄熙來的重慶模式與文革路線聯繫起來批判的。”“官方第一刀就把薄熙來與政治路線切割,可以避免有人把薄熙來路線同江澤民、胡錦濤路線,同習近平路線,同毛澤東文革路線聯繫起來批判;也避免了(中共前)六位常委曾去重慶讚揚薄氏路線的尷尬。”“第二刀把薄熙來與政治權力鬥爭切割開。王立軍(重慶前副市長)向美國人揭發薄熙來的政治野心是:第一步進入常委會、第二步對老老實實的習近平下手,取而代之。他目標是在尖銳複雜的政治權鬥中,奪取總書記的高位。”“如果徹底揭開內幕,將會奇醜無比”。“第三刀把薄熙來和政治制度切割開。”“公審與判決將集中在薄貪污的內容、項目與數額上,以吸引人們眼球,以此證明薄是個人人痛恨、貪得無厭的大貪官;” “意思是說罪在當事人本人的心壞了,而不是政治制度壞了”。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新一輪的左右之爭再次拉開序幕。”“左派在網絡上發動一輪抨擊當局、歌頌薄熙來的熱潮,當中,北大左派學者孔慶東撰寫的短語在網絡上廣傳,給當局形成巨大壓力:‘審或不審,功都在那裡,不多不少;判或不判,冤都在那裡,不信不疑;造謠或是抹黑,成功模式擺在那裡,不服不行;你安康或是悲痛,人民都在這裡,不離不棄。’還有一些左派人士呼籲支持者到濟南法院‘圍觀’,當局如臨大敵,不斷加強安保,並收審網絡上的呼籲者。”“反觀自由派以及一些先富階層對薄熙來受審則持歡迎態度。他們認為,重慶模式是文革借屍還魂,任意踐踏私人空間,沒收私人財產,與改革開放背道而馳。自由派希望通過重判薄熙來,瓦解左派的氣勢與群眾基礎,為下一步政改創造條件與空間。”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