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審判了薄熙來 習李下一步做什麼?

發表時間:

薄案庭審剛結束,薄熙來法庭表現不俗正在民間沸沸揚揚之際,中共政治局27日開會,通過建立預防反腐體系的五年反腐計畫。北京當局會挖出更大的老虎嗎?至少,這次政治局會議作出另外一個重要的決定:11月份召開18屆3中全會。在這個時刻宣布召開三中全會,也許要迅速轉換薄案審判帶來的民間過分關注黨內腐敗的目光;但也似有加速改革,改換一下習李體制確立半年以來異常沉悶的格局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如果單從字面講,從這次有關政治局會議的官方新聞稿看,“改革”被提及30次,成為第一高頻詞,“開放”也被提及5次。當然,僅僅從這些字眼出現的頻率高低並不能說明問題。人們很容易聯想到習近平剛當選中共總書記時的講話,一口氣講了幾十個“人民”,口氣平實,讓不少人覺得習近平親近人民,了解底層,自會依法治國。但不久隨着『南方周末』有關中國人憲政夢的社論被撤,反憲政風波此起彼伏,習近平講話的語調一天更比一天接近毛式風格,民間情緒日漸低沉。

27日召開的中共政治局會議確定了四項內容,一是召開18屆3中全會;二是通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五年計畫;三是通過關於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意見,四是聽取了上海自貿區籌備情況彙報。這次會議確定了三中全會的基調,全面深化改革。

從形式上看,按照中共的慣例,歷屆中共一中全會是決定領導班子;二中全會是在“兩會”之前確定新一屆國家領導人人選;三中全會則是新一屆班子正式以中央全會方式決定治國大政方針的開始。事實上,一中全會和二中全會只是走過場,除非發生黨內事變,黨內領導人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共全代會召開之前已經內定。只有三中全會,可能會給新一屆領導人提供展示治國大計的機會。比如,1978年的11屆三中全會就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為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奠基。

18屆3中全會的中心議題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因此,中國國內媒體普遍認為,習李改革路線圖將在18屆三中全會揭曉。

不過,根據目前已經透出的信息,三中全會出台的重要措施恐怕一個涉及建立反腐體系,一個就是推動經濟改革。腐敗問題已經毒化整個執政黨和國家機器,不下決心剷除,所謂“人亡政息”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反腐涉及體制問題,也就是政治改革問題,如果司法不能獨立,媒體不能自由報道,言論繼續被控制,永遠是一黨體制,執政黨自己監督自己,腐敗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這次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出建立健全預防腐敗體系,雖然向建立制度性反腐體系邁出了一步,但仍然不能解決核心問題。從這次薄案的審判也可看出,在一黨專制的體制下,關鍵的問題是黨法凌駕於國法之上,權力大於法律。習近平剛擔任國家主席時表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去,一度引起人們的興奮。然而,習近平有無魄力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踐行上述表態的一套辦法?敢不敢限制權力,保障民權,敢不敢朝落實憲政的路上邁出一步,應是試檢驗真假改革,有無決心剷除腐敗的試金石。

人們目前對習李體制可能進行政治改革的前景期待並不高,這是從目前政治上逐步收緊而得出的結論。在這種情況下,習李體制試圖通過在經濟上不斷加大開放力度,來減弱目前面臨的各方面的困境。

因此,三中全會所要討論的中心議題說到底是仍然是經濟體制的改革,包括政府功能轉型,減少繁瑣的行政審批環節,給農民賦予更大的土地自主權,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以及改革滯礙城鎮發展的戶口制度等等。另外,2007年金融危機時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弊端盡顯,習李政權也認識到政府繼續通過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失去了效用,如何把經濟增長重心從對外貿易轉向內需是一個十分艱巨的挑戰。據信18屆3中全會可能會推出一套中國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方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