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這五日審了薄熙來,也審了整個中共

發表時間: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一案在濟南中級法院連續五天的庭審,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繼續介紹有關薄熙來案開審的分析評論。

廣告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讓海內外輿論沸騰的薄熙來‘世紀大審’終於落下帷幕,這場大審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所謂意料之中,是指從胡溫時代末期拿下薄熙來,到習李體制時代具體進行司法懲處,是黨內高層共識,就是要把薄熙來案件辦成‘鐵案’、 ‘公開透明’、 ‘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所謂意料之外,就是本來被視為將‘照劇本演出’的司法過程,因為薄熙來翻供,濟南法院的形似‘中立’,以及首次網絡微博直播,谷開來、王立軍與薄熙來的視頻和公開‘對陣’,讓整個審判高潮起伏,精采紛呈,海內外人士及大陸民眾都大呼過癮。”

  美國《星島日報》的社論稱:“薄案奇聞頻傳。庭審最後兩天內,薄熙來接連自曝外遇和‘戴綠帽’,頓時轟動法庭,令人頗感錯愕和唏噓。”“去年九月,當局宣布薄熙來罪狀並移送司法時,其罪狀包括‘與多名女性發生或保持不正當性關係’。如今開審不見了這項指控,薄卻主動自曝有外遇,究竟用意何在?”“在法庭抗辯的最後階段,薄突然引爆凄絕的‘宮廷艷情戰’,這背後是否有‘高人指路’?是否屬於庭審應對策略?會否掩藏‘轉移視線’等動機?……頓時引發坊間紛紛猜測。曾在重慶‘唱紅打黑’中備受打擊的律師李莊評價說:‘此計以期降低谷王證言效力,是薄最智慧體現’。 ”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堂堂政治局委員、重慶第一把手,妻子與親信‘如膠似漆’,真是有點情何以堪,但是薄熙來連顏面也不顧,恰恰反映‘薄案’錯綜複雜,並非表面所見的簡單;此案政治意涵濃烈,但是案件刻意與政治切割,連辯護人也以薄熙來2005年之後不再貪腐作為辯護論點;對於受賄罪的證辭,薄熙來譏為‘即使水平最低的電視編劇也不會作這樣的情節’,大連實德董事長徐明被薄熙來質詢得啞口無言,實際上是控方畫地為牢的結果。”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韓詠紅的評論稱:“應該說,中國官場上的黑幕,外界也並非聞所未聞,香港媒體尤其不乏繪聲繪影的各類故事。但這一次,這些情節已不再是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而是經過一定考核的呈堂證供與起訴書的內容。”“高度透明的薄案庭審,猶如一道不透光的簾子突然被掀開了一個口子,透出來的景象叫人看了不寒而慄,直涼到背脊。”“薄案審訊的意義,不在於最終他是否被定罪,而是法治與公開的精神在中國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薄案帶來的啟示是:法治與公開,比最終打下幾隻‘老虎’更重要,公開黑幕的目的,應該是藉此來發揮警惕作用;而法治的過程本身,就是展現高層的強烈反腐決心、給社會注入正氣的過程。”

  台灣《聯合報》的社論稱:“其實,五天的薄案大審中,被告並非只是在現場蹺着二郎腿的被‘雙開’的薄熙來,這名舉世矚目的被告曾是一位紅色官僚的表率、‘官二代’的典範,及唱紅打黑的明星;他代表的可謂是整個中共專政體制的一個樣板,五天來,坐在被告席上酣暢演出。世人從薄熙來的人品及案情之中,看到了中共專政體制的底蘊與真相。痛定思痛。整個八千萬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必須以這種‘與薄熙來同為被告’的心思來看這場審判。因為,薄熙來匪夷所思的今日,是中共專政體製造成的;在法院背後的真正審方中共當局,與被告薄熙來在政治上原為共犯結構。”“中共黨人不能在審判中只見到‘薄熙來’一人,而必須面對審判所揭露的薄熙來所代表的整個中共專政體制‘偽紅真黑’的底蘊與真相。世人皆在問:薄案只是法庭揭露的這麼一點點嗎?中共權貴人士又哪一個不是多多少少的‘薄熙來’?”“這五日庭審,審了薄熙來,也審了整個中國共產黨。”

 以上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特約記者張文中在香港為您報導。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