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再次摸着石頭過河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

發表時間:

如果說1978年中國開創了深圳經濟特區,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文革之後實行經濟改革開放的兩個重要里程碑式的大事件,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儀式,將是中國經濟改革的另一個標誌性事件。解放報相關文章指出,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快速下降的壓力之下,中國需要找到刺激經濟發展的新途徑。

廣告

世界報與費加羅報以及其他幾份報紙也都發表了文章,報道評論中國在上海開闢自由貿易試驗特區,顯示了中國改革開放面臨新的選擇與挑戰,同時也表明法國媒體對上海貿易特區試驗的關注。

世界報的文章由該報派駐上海記者哈羅德撰寫,文章評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嘗試與30多年前建立深圳經濟特區有延續性。因為當年由鄧小平決定建立深圳經濟特區,開始第一個中國文革後經濟改革嘗試,而這一想法就是當年在廣東任職的習仲勳對鄧小平耳語建議所促成。深圳特區經驗推動了中國經濟改革與開放,帶來巨大變化。今天上海的貿易自由試驗則是由習仲勳的兒子,已是國家主席,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決定推動。上海貿易自由試驗與當年深圳特區一樣,也有阻力。上海自由貿易的阻力來自於中國經濟金融內部,各種利益集團,包括中國幾家大的國有銀行,自由貿易將衝擊它們的特殊而優裕的地位。

世界報指出,上海自由貿易的試驗未來前景威脅新加坡與香港的現有亞洲貿易與金融地位。

解放報的報道指出,上海特區之外的自由貿易區儘管只有不足39平方公里地盤,但卻預示中國進一步開放的前景。這個前景目前並不明了,所預計的自由開放領域從早先總理李克強上任後不久作出的計畫宣布有重要的縮水,表明遭遇阻力和壓力。在開闢自由貿易區的同時,巨大特區金匾上的試驗二字也是顯眼的,可以用鄧小平當年的話 :摸着石頭過河來評論,一切都是嘗試性的,而且主要局限於貿易與投資。中國給這次新的試驗3年的時間,期望這一新的開放給經濟帶來新的希望。

費加羅報是在經濟版用了一個整版的篇幅報道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習近平與李克強上任後顯示儘快找到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新道路,僅僅6個月,自由貿易的框架就成型,幾天前很多敏感方面還不知道具體模式結果,可是這一自由貿易特區仍然在十月一日共和國國慶之前成立,並予以3年的時間摸索成熟,也顯示當局立志創出一條新的道路的迫切心情。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面臨壓力,由李克強親自負責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計畫,根本改變了一直以來的習慣性做法,排除了不必要的行政級別層層上報批准,和相關部門單位中間扯皮,而直接由上海同總理府專設的辦公室直線聯繫。

儘管自由貿易很有吸引力甚至是普遍期待,但在中國的今天仍然是大膽的計畫。不過自由貿易區並不完全自由,只是在現有的中國式的經濟改革開放基礎上,再更多開放一點而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放在浦東特區,將已經存在的4個特區單位連在一起,主要在貿易往來和外國投資方面推出了近20個領域近70項措施。其中對貿易用人民幣結算和解除不少現有對外國來華投資的限制,被認為是突破性進展。

但是,費加羅報指出,自由貿易必然觸及的人民幣彙率和網絡自由服務兩個敏感方面,上海試驗都繼續關閉大門。人民幣彙率問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用設立貿易賬戶來控制,並局限在特區促狹區域之內。而特區網絡自由服務,中國當局更以禁止在中國的互聯網建立政治租界為理由而完全拒絕了。

費加羅報特派上海記者帕特里克的報道指出,上海自由貿易特區的計畫,激發對特區解除網絡禁令的幻想,那些以為特區將大膽地向外國人開放推特,臉書和優圖等外國社交平台的人,被中國當局明確堅持網絡監控長城而澆滅了希望。中國近期加強了對網絡禁止與限制,用打擊網絡謠言來強化對互聯網的監控。

十字架報的經濟版還刊登一篇文章,報道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同中國合作,在北京遠郊建造大型水利發電計畫里,將向中國提供先進的發動機設備。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