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

國慶11萬遊客天安門廣場看升旗 扔下5噸垃圾引熱議

10月1日清晨,來自全國各地的約11萬名遊客,冒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然而在升旗儀式結束之後,現場卻遺留了大量遊客隨手扔下的垃圾,最密集處甚至都露不出地面了。據@央視新聞的報道,150名保潔員人手一把掃帚,2輛清掃車,2輛垃圾收集車,以"拉網式"的排兵布陣,用了30分鐘才全部清除。初步估計,清掃的垃圾多達5噸左右。

2013年國慶活動之後滿,天安門廣場滿地垃圾。
2013年國慶活動之後滿,天安門廣場滿地垃圾。 圖片取自網絡
廣告

對此,有分析人士點評說,個個仰望紅旗,個個卻亂扔垃圾,這既是恥辱,也是當下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作者風青楊V的文章說,看到這條新聞,馬上就有人辯解說:別怪民眾沒素質,要怪就怪政府提供的垃圾箱不夠多…… 這話好熟悉啊,不就是那種“地鐵車廂里沒有衛生間”這個說法的翻版嗎!但是珠穆朗瑪峰上也沒有垃圾箱,但國際登山隊照樣自己把垃圾打包帶下山。

接着,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又說,中國人素質不都是這樣的嗎?於是又有網友曬出了一些照片:8月3日,台北,25萬人在“總統府”前抗議一位士兵被軍隊虐待至死,人群散去之後,地面上卻乾乾淨淨。網友STARTOURS-Titi(微博)也評論說:今年初我在香港機場參與了日本國民樂隊GLAY的在其博覽館開的演唱會,從進場到散場近3個小時全程,沒錯,是全程,整個博覽館上下二層以及通道,沒留下半張紙屑包括門票,地面光亮如鏡。

我買不到票全程一直徘徊場外目睹這一切。那是心底與靈魂深處的震撼。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台灣和香港,為何就如此不一樣呢?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岸之間的差距,不光存在政府之間,也存在於人民之間。或者說,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人民;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看紅旗在頭頂飄揚,垃圾隨手便丟在腳下。一邊是愛國,另一邊卻在誤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文章又說,愛國不是光喊口號,而是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一件不分巨細的事情,不給他人帶來麻煩。愛國,不僅僅停留在儀式上,更多則應體現在日常行為上,愛國就該從小事做起。比如說,今天您隨地吐痰、排隊加塞、大聲喧嘩了嗎?上完廁所衝水了嗎?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與不文明現象作鬥爭了嗎?在領導面前奴顏婢膝了嗎?為物質利益拋棄人格尊嚴了嗎?以及失信了嗎、撒謊了嗎?作虧心事了嗎等等。

也許這個國家最不缺的就是這類一邊亂扔垃圾,一邊高喊着口號,卻還為自己辯護的所謂“愛國者”了。在他們那裡,愛國就是一首進行曲,和一面紅旗所能帶給他們的亢奮,一個空虛無物的信仰,一個最後的避難所。然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從唱高調開始,也不是從歌功頌德開始。從小處說,恰恰就要從不丟垃圾開始。

我國公民在道德領域裡最大的、最核心的、最可怕的問題是什麼?其實只有兩點,第一是缺乏法律觀念,第二是缺乏誠信。人們把法律看得很輕,把勢力、權力和關係看得很重。而這兩點歸根結義,都可以歸結為制度原因:民眾缺乏公德、法治和誠信意識,是因為法治和誠信的制度不立;至於奴性、兩面派和窩裡鬥內耗,則是市場機制不立、權力壟斷資源下必然且無奈的“人性選擇”……

風青楊V的文章最後強調說,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從這句話來看,國人的“素質低”,不過是制度落後在人性中的必然反映。好制度使壞人慾作惡而不能,壞制度讓好人慾從善而不得。如果要為中國人的“素質低”尋找出路,惟一的辦法就是向新的“體制批判”邁進,由人治向法治社會過渡,讓制度層面的進步不斷點滴積累。一句話,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