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

鄭州向全市基層社區硬性攤派重症精神病患者指標引爭議

從去年10月開始,擁有900多萬人口的鄭州,一個引發爭議的指標任務,被下發到各個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各個社區均被要求篩查本轄區內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人數不低於轄區人口總數的千分之二。 據南都網的報道,這也就意味着,要在每1000個人當中至少找到2個重症精神病,對於不少社區而言,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總不能把沒病的寫成有病的吧”?

鄭州二七紀念塔
鄭州二七紀念塔
廣告

對此,作者風青楊V的文章點評說,篩查重度精神病患者本來沒有錯,可是按指標完成任務就太荒唐了。如果每1千個人當中要找出2個重症精神病的話,那麼,900多萬人口的鄭州市,就需要有一萬八千多個指標去落實。如果沒有達到指標怎麼辦?難道要把正常的普通人當精神病人來治療,否則就不能完成上級交給的指標。

一旦被精神病。就意味着,僅憑相關部門的一句話,精神病院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人抓去關起來治療。無緣無故地失去了人身自由,時間一長,正常的人也可能變成真正的精神病患者。我們每個人都不妨設身處地地想像一下:假如自己也“被精神病”了,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以前反右有指標,後來勞教有指標,如今查精神病也有指標。

風青楊V的文章又說,還有罰款指標、破案指標、拘留指標、治安指標、計生指標,捐助指標……為了完成指標,有人“釣魚執法”,有人“放水養魚”,有人瞞天過海,有人濫抓無辜……死人火化指標催生“屍體倒賣”,破案指標催生了“釣魚執法”,精神病指標催生出了“被精神病”……指標幾乎無所不能,屢試不爽,它也成了促進各項工作的靈丹妙藥,

在上世紀那個特殊年代,有關組織曾經依靠層層下達指標來評選右派,各單位如果達不到這一指標,就會被認為是“右傾”。如今,像鄭州這樣攤派精神病指標之所以還存在。是因為在領導們看來,攤派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行政手段:它一來分解了巨大的指標,二來給每個小指標設定了責任人,追責起來也能落實。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多難的事,都能“無往而不利”。

但是對於這樣的政策,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因為如果在某一個平常的日子裡,突然有一群陌生人闖進你家,把你強行帶走,投進精神病院,那麼,你不要懷疑自己是在做惡夢,因為你很有可能是“被精神病”了。而且你只是眾多“被精神病”指標中的一個而己。

與此同肘,作者帝國良民的文章說,攤派指標,這個詞在中國社會並不陌生,甚至是一項耳熟能詳的常見詞彙,比如過去司空見慣的向農民攤派各種負擔,單位里攤派捐款指標,甚至曾經嚴打或一到重大日子還會向基層攤派抓犯罪分子的指標,有沒有都得完成,而且要從重從快。現在這種施政邏輯,竟然被鄭州用到了調查重症精神病數量這件事上,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篩查任務被層層分解到每個居民小區。“目前我們登記的病人才12個,”鄭州市豐產路林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黃琳琳說,“按照要求,應該完成的指標是71個。”這個任務被納入衛生部門對社區醫院的考評中,完不成會面臨上級的督導。(新華網10月9日) 歷史經驗證明,凡是搞攤派指標的事,就一定會謬誤百出,事實也正如此,

有社區工作人員向記者說,一些能生活自理的輕微精神病患者,也為了湊人數上報了。此外,對於那些重性精神病的調查,也常常讓醫護人員遭遇白眼。一些人被查出患有或疑似患精神疾病,但家屬卻認為,醫護人員侵犯了他們的隱私,並抵觸排查。畢竟精神病家屬在中國社會裡希望越低調越好,也越容易保護他們,而這種大張旗鼓的調查,更凸顯出了一些行政部門施政理念的落後與愚蠢。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