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習近平貌似改革者,實為國家民族主義者?

發表時間:

中國共產黨領袖習近平上台已近一年。德語媒體回顧他這一年的所作所為,認為他只是擺出了改革者的姿態,但並沒有給中國帶來更深一層的改革,因此對習近平多表淡淡的失望。

廣告

德國《商報》寫道:中國的共產主義者現在日子過得太舒服了,胖得都不願動了,以致於邁不出改革的步伐了。習近平一年來只是講了不少共產主義的套話,最近,他還讓電視播放了他接受省級領導“自我批評”的鏡頭。可能他也知道,這一統治方式是最不現代化的了。自他掌權以來,中國並沒有向法治和分權邁進,而是多了許多進行曲和飄揚的紅旗。習近平發布的信息大體是,“繼續象現在這樣幹下去。”但中國其實迫切需要現代化。過去的經濟繁榮方案早已不適合現在了,因為多建化工廠、鋼廠和塑料廠的經濟發展模式今天已不適用。中國的自然環境已到了承受不了的地步,而且老模式帶來的巨大生產過剩也成為社會負擔。中國現在需要的是廣泛的創造力。但中國卻進入了一種不思改革的僵化狀態。就因為前四年經濟高度發展,大部分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共產黨基層和中層都感受不到改革壓力,開始阻礙高層的改革措施了。其實,中國需要的是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政治參與權,更大的創意空間,更多的言論自由。李克強本來是一個可以引導中國走出這一步的人,因為,作為經濟學家,他本人早就考慮過要讓各種自由力量得到發展的空間。但李克強在很大一部分黨員的眼裡顯得太西化、太時髦。雖然胡錦濤曾希望李克強接班,但最後還是不得不妥協,讓無聊的習近平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李克強只好做第二把手了。根據習近平一年來的表現,習近平只是個做做樣子的改革者。三中全會預告改革的雷聲雖然很大,但人們不必抱太大的希望。

《維也納日報》認為:習近平唱響了“中國夢”,結果,中國這一年就這麼夢來夢去,把大好光陰全夢掉了。自毛澤東之後,各屆領導人都把他們的政治追求濃縮在一個很短的口號里。鄧小平是“改革開放”。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連許多黨內人士也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胡錦濤的“經濟發展觀”和“打造和諧社會”倒是容易明白,只怕難以久留。而習近平的“中國夢”卻與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和政策都沒有什麼關聯,給人的似乎不是什麼信息,而是靈感的啟發。根據目前情形,中國有很大一部分民眾以及知識分子都願意看到中國民族重又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中國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尚不清楚,但習近平要為中國趕超美國出自己的一份力卻是通過“中國夢”三個字說得明明白白。

《世界報》認為:習近平口裡說的是改革,實際上指的是權力。自上台以來,習近平想盡一切辦法系統性地穩固自己的權力。通過反腐、整風和重新意識形態化運動,習近平獲得了各方尊重。但各種引發改革希望的預告後來都被證明是假新聞。上海自貿區並沒有取消網禁,自貿區有什麼好處也模糊得很。外國投資商本來期望能獲得更好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但這一期望遠遠沒有實現。有關中國金融改革和貨幣兌換自由的設想也都破滅。習近平貌似改革者,但似乎更是一個擁有正統左派思維、緊跟毛澤東的國家民族主義者。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