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美國航母急赴菲律賓救災引發美國重返亞洲猜疑

發表時間:

名叫海燕的太平洋颶風上個星期五給首先登陸地菲律賓海燕島及其它陸地造成巨大的災難。儘管颶風已經刮過失去蹤跡,但是救災活動才剛剛開始。然而,在風災造成死亡人數的爭論中,另一個敏感話題悄然躍上前台,圍繞為菲律賓救災有沒有美國藉此加快重返亞洲的戰略部署,有沒有大國的軍事博弈。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引發這一話題主要從昨天美國一艘航空母艦抵達菲律賓救災開始。美國航空母艦抵達救災海域聲勢浩大,除了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還有該航母配備的至少其他七艘戰艦護衛和後援戰鬥艦群一同抵達,航空母艦上的各型和不同用途的飛機也隨艦航行。美國航母原班戰鬥艦群編製甫抵災區,即刻行動投入緊張的救災。

美國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和艦隊的另外7艘美國海軍艦隻星期四早晨抵達菲律賓海,只是美國前來救災軍事部署的開始,下一波將會有新的美國軍隊的裝備向菲律賓進發參加救災。據消息透露,一個災情評估小組已經抵達災區,評估菲律賓所需要的支持和援助。美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旅大約9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海員以及隸屬於第一海軍陸戰飛行大隊的兩架KC-130J大力神運輸機已離開日本駐地,前往菲律賓災區。另外,M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和P-3獵戶座海上巡邏機等先進飛機也相繼派往災區。

華盛頓航母和其他軍艦還載有近一萬名士兵,已經投入當地的救災援助,參與救治傷員,運輸處理死者遺體,分發食品與救災物資,提供凈水裝置與水源等等緊急救災活動。美國軍方另一項主要任務是繼續搜索和救援包括海上的倖存者,以及為整體救災提供後勤支持。

不過,美國不是獨家派遣軍隊前往菲律賓救災。已知英國,日本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都相繼派遣在太平洋的海軍艦隻或人員裝備,前往菲律賓救災。這些國家用於援助救災的軍事力量調遣,從現在起到未來幾個星期,將會每天增加抵達的數量,包括巨大的美國海軍醫療船“仁慈號”從本土啟航,預計需要幾個星期航行,可以與正在太平洋游弋的英國航空母艦卓越號一起,加入緊急救援的外國艦隊。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派遣軍事力量前往救災的國家是日本。日本準備派遣1000名士兵和軍艦前往菲律賓救災,這可能是日本二戰後最大的軍事部署。日本防衛省報告有三艘軍艦,運輸直升機和飛機。儘管日本憲法仍然限制軍事力量派遣至海外,但因人道援助而有的特許,日本已經有派非戰鬥人員和裝備參加國際人道救援的記載,此次前往菲律賓救災規模可能比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災期東京派出的救災援助隊伍規模更大。

毫無疑問,由上述國家派遣軍事力量參加救災,引起了地緣戰略框架內的關注。但同時,菲律賓風災災情已經完全超出了該國自救災難的能力。緊急需要國際社會援助,從經濟援款到提供緊急救災物資,尤其是安置災民和防止傳染疫情突發擴散,從聯合國和各個國際組織,再到全球國家的緊急動員,表明菲律賓災情遠比災難時評估嚴重得多。僅死亡人數的爭論和統計升高,也表明災情嚴重不容忽視。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較為貧窮的國家,風災之後,菲律賓總統立即向各國,尤其是盟國發出救援請求。災情壓力如颶風,唯有軍事力量能迅速到位展開救災。

美國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颶風颳起時正在香港海域,本星期初接到命令啟動速航,於星期四早晨抵達。而英國航空母艦卓越號目前也在太平洋航行。但上述國家在發布將調派戰艦參與救災時,都表明受到菲律賓的邀請,包括日本派遣軍方救援,也都強調受到菲律賓政府請求。

美國軍艦參與救災已經被一些分析認為是高調落實重返亞洲戰略的好時機,更是對奧巴馬稍早時因為國內財政預算危機導致政府停擺而放棄前來亞洲參加亞太經合首腦會議的修補。而對於日本派遣軍事力量救災,更與日本重新部署亞太軍事戰略的意圖聯繫在一起。

今天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一篇社論,敦促中國也應當派遣軍艦到菲律賓救災,加重了菲律賓風災提供了各國在亞洲加強軍事爭奪的話題份量。法新社引述環球時報說,假如中國目前不能派遣唯一的航母遼寧號去救災,至少可以派遣其他軍艦,或者軍用醫療船艦,如果菲律賓拒絕中國的軍隊救災,那就表明菲律賓邀請美國航空母艦救災是別有用心。當然,環球時報的社論,在今天的中國外交部例行新聞發布會被外國記者諮詢提問,官方的回答是,環球時報的社論,只代表該媒體的立場,而中國將根據災情和菲律賓的需求適時提供必要的援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