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國際投資銀行成為中國官二代掘金的主要陣地

發表時間:

美國《紐約時報》繼去年揭露北京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家族擁有27億美元巨額財產之後,日前又揭露溫家寶女兒溫如春曾用假名常麗麗,擔任投資銀行摩根大通顧問,幫助該公司打入中國內地市場,而該公司給予溫如春公司每年高達90萬美元顧問費,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溫如春現象的分析評論。

廣告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紐約時報》去年開始對溫家財富大起底,其八十多歲的媽媽擁有上億美元的平安保險股票,被稱為‘最有錢的媽媽’;其妻掌握中國珠寶行業,被稱為‘珠寶女王’;兒子在股權投資中戰無不勝,被譽為‘投資天才’;女婿在銀監會青雲直上,被稱為‘金融新貴’;女兒如今又被踢爆收取高額顧問費,成為‘大內顧問’。”“一家大小爭相撈錢,溫家寶難道真的不知情,難道沒有責任?”

香港《信報》署名練乙錚的評論稱: “此外,《紐時》還報道了一些關於‘常麗麗’的事情。溫如春在美國攻讀工管碩士,以及畢業後住在紐約曼哈頓豪華公寓(Trump Place)時,都是使用‘常麗麗’這個名字;甚至後來任職於雷曼兄弟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之時,她依然用這個化名。”“追查一下‘常麗麗’當時住的‘豪華公寓’,也很有意思。”“今年8 月,那裡的一個千五呎小單位賣出,成交價為一千一百五十萬美元(九千萬港元,呎價六萬港元)。這比起薄瓜瓜去年以七十萬英鎊(一百一十萬美元)賣出的倫敦Coleherne Court的那個上車盤(戴妃以前住過那棟樓),貴了十倍有多,由此可見‘常麗麗’的‘含金量’。”“溫爺爺,你的女兒看來也真不俗耶。”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另一篇評論稱:“或許有人說,《紐約時報》的報道是由溫家寶的政敵提供,因此不應該深究。這顯然是故意混淆視聽,老百姓不管中共高層的權力之爭,他們只關心溫家的傳聞是否屬實,就像當年陳水扁被抓時也大喊是政治打擊,但在事實面前還不是乖乖蹲大牢?溫家寶的這些傳聞即使真是薄熙來的支持者放料,只要證據確鑿,材料真實,當局就應該祭起司法的武器,溫家寶家族也應該承受法律的代價。”“當然,溫家亦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自證清白,溫家寶曆來對普世價值極為推崇,對美國的司法獨立相當有信心,針對《紐約時報》連串報道,溫家寶完全可以訴諸法律,告其誹謗,告其記者誣陷。溫家若真能如此,相信各界也會積極支持。”

香港《太陽報》“陽光華夏”的評論稱:“其實,溫如春現象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據統計,中國高官的子女在跨國投行中就業的超過百人,趙紫陽媳婦任克英、李瑞環兒子李振智、溫家寶兒子溫雲松、胡耀邦孫女胡知鷙、吳邦國女婿馮紹東、江澤民孫子江志成、汪洋女兒汪溪沙等,都曾在國際投行工作過。曾幾何時,以香港為基地的國際投行成為中國官二代們掘金的主要陣地,一家德國的投行,囊括省部級官員的子女二十多位,政治局委員以上官員的子女十多人。”“有些國際知名投行現在招聘官二代時,常用的一個面試問題就是:請直接寫下你認識或者可以聯繫到國內政治經濟界的要人名單。如果寫下的名單夠長或夠重量級,基本上可以當場錄用。這些投行用太子黨的目的,不是看中他們有何特別的金融專才,而是看中他們獨特的高層人脈以及獲取中國內幕消息的能力。”“ 更值得憂慮的是,西方情治機構在這些跨國投行中有強大的影響力,他們利用跨國投行這個平台,不斷吸納中國官二代成為深入中南海的線人,從中掌握中國大量政治、經濟、軍事情報,並從中物色培養一些人作為西方國家在中國的政治代理人。”“《紐約時報》的報道就像一封公開舉報信,第五代敢不敢一查到底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