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回聲報:漸失“控制感”的普京習近平與俾斯麥的教導

發表時間:

今天法國各大報紙關注的消息多種多樣,從巴黎上周空氣污染超過以往,到中非不同宗教間的仇殺和烏克蘭的局勢,都有不少評論。有關中國的消息,《費加羅報》刊登特派記者對上海一家中學的調查報道,試圖尋找上海中學生數學水平排名最高的原因。法國經濟報紙《回聲報》文章對中國的空間技術發展進行全面介紹,同時評論中日間“掰手腕”使亞洲國家分裂。《回聲報》在觀點版還登法國學者Domonique Moïsi的評論文章,建議俄中兩個強國領袖應當學習德國“鐵相”俾斯麥當年“自我控制”的明智策略。

廣告

《回聲報》的東京常駐記者Yanne Rousseau的文章指出:中日這兩個地區經濟大國間的緊張關係,使剛剛在東京參加日本與東盟特別峰會的東南亞國家首腦們感到為難。自從12月初以來,日本和東盟10國艱難地談判,試圖使他們同意在周末峰會的最後聲明中對最近中國外交的新舉措表示譴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希望各國都能批評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但最後東盟國家對中國的這一舉措只是使用了非常輕微的用語。不過,中國方面還是非常憤怒,指責安倍對中國進行了污衊。

《回聲報》該文說:其實中國應當看到:中日這兩個大國間的對立已經使東盟10國感到十分為難,一些與中國有領海爭議的國家,比如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願意和日本一起抵抗中國的壓力,越南昨天和日本宣布:日本將向越南的海軍提供軍艦。越南認為中國軍艦有時進入了越南領海。但東盟的其他國家,如柬埔寨,緬甸和文萊等國卻不顧日本壓力,拒絕與中國這個巨人和他們不得不接受的最大商業夥伴發生矛盾。

《回聲報》東京常駐記者引用新加坡學者的話說:“東盟的兩大原則,一是相互團結,二是保持相對中立,和所有方面保持好的關係,其中也包括中國。東盟可以與日本合作,同時不摻和到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雙邊關係中。”在東京,東盟的幾個國家元首公開呼籲中日重新修復關係,呼籲日本將精力集中於加強日本與東盟的經濟關係。實際上,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中,日本作出了多項經濟援助的承諾,特別是今後5年內向東南亞國家提供相當於140億歐元的經濟援助和貸款,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日本還與印尼,菲律賓和新加坡簽署了貨幣協議。

除了以上這篇文章以外,《回聲報》在觀點版刊登法國學者Domonique Moïsi的評論文章,該文將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的壓力,和習近平治下中國與鄰國海上爭議這兩個沒有內在聯繫但有相比之處的狀況,放在一起進行評論。這位學者把普京習近平和曾經統一德國的“鐵相”俾斯麥放在一起相比,認為當年俾斯麥發動多次戰爭統一德國後,轉而注意“自我控制”的策略,俄中兩個強國的領袖應當從中獲得教益。俄羅斯不應成為歐洲的“問題”,中國則不要把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聯合起來對付自己。

Domonique Moïsi結合歐洲歷史,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歷史指出:俾斯麥的“自我控制”思想曾經在德國最終統一後維持歐洲大陸和平幾十年,而他之後的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則與其相反,逐漸從俾斯麥的“大陸政策”走向與英法爭奪海外殖民地,歐洲列強在多年無度競爭後,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位學者認為:在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歐洲缺少的是像俾斯麥那樣的既侵略成性但又陰險狡猾的“明君”。所以雖然那時誰都不想戰爭,但卻沒人能夠制止戰爭。

這位法國學者繼而聯想性的評論說:“到了2013年,無論是普京還是習近平,看起來都沒有記住俾斯麥的教導。有一種說法是:“進攻中的竅門,是知道到了哪裡就走的太遠了”,在東海南海乃至空中的爭奪中,北京看來是逐漸失去了控制感。中國表現出沒有耐心,這並不利於中國的長遠利益。“中央帝國”的亞洲強國地位是無人質疑的,是顯然的,得到所有人的承認。但我們哪裡看得到一個安詳的,對自己文明的優越性和遠大未來充滿信心的強國呢?這樣毫不掩飾甚至粗魯地張揚地區霸主地位,中國實際上是在成功地將一些本不相和的小國聯合起來,使他們前所未有地渴望得到美國的保護,使他們超越了與日本的歷史舊賬,對日本向中國顯示強勢的做法更加理解。”

俾斯麥是歷史上有名的通過發動戰爭獲得本國統一和霸權的“鐵血宰相”,以侵略擴張的他為例來提醒今天的普京和習近平,這種“換位思維在”令人驚異之餘,不免引發人們的深思和聯想。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