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經濟與貿易

葛蘭素史克為何改變經營模式?

發表時間:

英國製藥巨頭葛蘭素史克(GSK)12月17日宣布,將採用更道德的經營模式,不再向醫生支付報酬換取他們在醫學會議上推介葛蘭素史克藥品,並停止將醫藥代表的薪酬與售藥數量掛鉤,而且也不再出錢邀請醫界人士參加醫療大會。葛蘭素史克首席執行官安偉傑表示( Andrew Witty),這是要與世界潮流同步。他說的這個潮流應該包括歐美實施的醫藥透明“陽光法”案。

廣告

結束醫生薪酬代言

法國《回聲報》12月18號指出,葛蘭素史克宣布從2016年起,不再向醫生支付報酬來換取他們在醫學會議上推介葛蘭素史克藥品。這樣改變經營模式的信號,顯示該公司似乎要搞一場文華革命。不過將來葛蘭素史克還會繼續向一些醫生支付薪酬,但只限於公司聘請的顧問和參與該公司資助臨床實驗的人。

《紐約時報》稱,幾十年來,製藥公司一直給醫生付費,讓他們在醫學會議和其他醫藥界集會上為自己代言。但這種行為也一直受到質疑,質疑者指出,此舉會影響醫生之間信息的正確交流,可能導致醫生給患者開出不恰當的藥物。

廢止薪酬與售藥量掛鉤

兩年前,葛蘭素史克已在美國廢止將銷售代表的薪酬與其推銷藥物的數量掛鉤的做法。該公司未來只需把這個經驗,推廣到其他地區就行了。

現在葛蘭素史克在美國推銷員的薪酬計算標準是綜合參考“技術知識”和“提供改進療效的服務質量”及“公司的業績”。據說,葛蘭素史克是在美國吃了官司之後,作出的上述改變。

不再邀醫生參加大會

葛蘭素史克還宣布,今後不再出錢邀請醫界人士參加醫療大會。並說這一項費用的蠲免每年可給該公司省下6千萬歐元。
但葛蘭素史克公司的名聲已經被其中國子公司的腐敗醜聞所污染。中國警方指控葛蘭素史克的中國子公司,通過一家旅行社向醫生和官員行賄,金額高達人民幣30億元。該旅行社還通過根本不存在的醫療大會賄賂中國醫生。

現在葛蘭素史克在中國的賄賂案還沒了結。今年9月英國每日電訊報引述葛蘭素史克一位不具名的高管透露,該公司在中國可能面臨20億英鎊(20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他還表示,葛蘭素史克考慮退出中國市場。但中國《羊城晚報》首先質疑這個罰款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並懷疑所謂 “要退出中國”之說,是否是一種“公關手段”。

歐美醫藥透明法倒逼改革

《回聲報》介紹說,葛蘭素史克在中國出事之前已在美國惹了麻煩,被美國政府指控向公眾提供虛假藥物信息。該公司曾宣傳旗下最暢銷的抗抑鬱藥和其他一些藥物所具有的療效,其實都未經過證實。 結果,葛蘭素史克經過長時間談判,去年擺脫了這場官司,繳納了30億美元的罰款。

葛蘭素史克首席執行官安偉傑表示說,我們意識到,在向醫生提供有關我們藥品的信息方面,我們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這些運作要透明,而且不能有利益衝突。他還告訴紐約時報,進行這些改變的目的,是要確保公司跟上世界的變化。

重建純潔形象

現在葛蘭素史克要“自我清洗”,重建純潔形象,當然是迫於世界變化的大勢所趨:美國新出台的醫療“陽光法案”要求醫療機構人員公開他們的資金來源,以便讓公眾了解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歐洲也有同類法案。比如法國的同類法案,從2013年秋天開始,要求所有實驗室申報他們給付薪酬的所有醫療人員名單。《回聲報》說,此舉對於不透明的藥界來說,真是一場革命。

就連葛蘭素史克的大本營英國,也在2010年通過了《英國反賄賂法》。該法的厲害之處在於對罰款金額不封頂。唯一逃脫的辦法,就是拿出證據,證明公司為防止腐敗已採取了一切可能採取的措施。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