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地方政府債務:中國經濟的“深海巨蛇”

發表時間:

2014年新年第一天,法國大多數報紙都休刊,只有世界報和今日法國報繼續出刊。二者都選擇了新年展望作為頭版主題。世界報的頭條是“2014,金融高風險之年”,而今日法國報則用更加平民化的視角,盤點了法國社會在稅制、消費和退休金等各個領域即將面臨的新變化。

廣告

全球經濟面臨高風險

世界報文章認為,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去五年之後,2013-2014年之交的經濟數據顯示,復興已經是一個確定的跡象,但在各大經濟體中的節奏並不相同。經濟學家認為,在美國和英國,目前看來投資堅挺、需求充分、就業擴大、產業重啟,可以說真正的復興。但在其他地方,尤其是歐元區,各大國雖然實現了增長,但復興仍然步履維艱。而在新興國家和地區,中國自2013年夏天以來經濟指數躍進,但在其他地區有放緩趨勢。

從數據上來說,歐元區整體增長率在2013年前三季度在-0.2%到0.3%之間徘徊,而尚未出爐的第四季度預計將是0.3%,2014年前兩季度也將同樣是0.3%。法國此前同樣在正負分界線上浮動,預計第四季度增長率為0.4%,而新年展望則為0.2%。相比之下,英美兩國則始終保持正向增長率,新年預期值則達到0.5-0.6%。

文章認為,新的一年中全球經濟的高風險可能來自四個方面,一是日本經濟的再度減速,尤其是從2014年4月起實施的消費稅提高三個百分點的“安倍經濟學”有可能導致日本陷入衰退。二是在某些新興經濟體中,例如印度尼西亞或印度,彙率危機仍然存在。三是歐元區的增長勢頭雖然在2013年第三季度得到確認,但這種復蘇仍然很脆弱  尤其對於支撐一種以充分就業為目標的社會模式來說更是如此。四是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可能的緊縮政策。

地方政府債務:中國經濟的“深海巨蛇”

在這種全球經濟高風險的背景下,中國的地方債務成為了一個尤其引人注目的話題,凸顯出擺脫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的困難。中國審計署近日公布的全國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6月,地方債務達到1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0年上升了67%,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33.2%。而加上中央政府債務,則達到了30.3萬億元。

世界報記者蒂博(Harold Thibault)從中國鎮江發回報道,以這個長三角富裕城市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由於中央政府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對銀行的直接借貸,因此鎮江市訴諸於其他五大融資平台,最重要的則是當地的“城市建設投資集團”。這五大融資平台產生了1160億債務,其中530億是短期債務,但每年的直接收益只有6.45億。

記者試圖和五大融資平台的負責人進行溝通,但沒有一個人願意表態,暗示這涉及到地方宣傳部門的批准,但後者直截了當地拒絕了記者。在債務違約情況下,究竟由誰來承擔責任的問題顯得模糊不清。

和全國大部分地區一樣,鎮江周邊農村的土地自2008年起也被地方政府大量徵用,轉手賣給開發商。失地農民面臨兩個選擇:要麼一次性拿到補償款,要麼按月收款。但一位當地居民的話說,政府總是迫使農民選擇第二個方案,原因可能是沒有那麼多現金。這也顯示出地方政府存在違約的可能。

作者把地方政府債務比喻稱中國經濟的“深海巨蛇”  也就是隱藏的巨大風險。他引述摩根大通(JPMorgan)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濱的話說,中國政府債務總體而言仍然是可控的,當前的問題主要存在於分配領域,個別地方政府有可能無力償還自身債務,但對此,中央政府尚未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

這次審計披露的債務中,有60%將從現在起到2015年逐漸到期。但是到目前為止,北京政府無疑會極力避免美國底特律市的命運。國有銀行會延展信貸期限,避免對違約風險進行制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