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當今世界

中國對歐盟分歧頻仍感到沮喪

發表時間:

新年到來之際,中國對未來有何打算?對中美歐關係發展有何構想?德國《世界報》就此採訪了美國權威漢學家黎安友教授(Andrew Nathan),得到的答覆是:中國對歐盟的分歧不斷感到沮喪。中國期望德國能引導歐盟達成統一,並促使歐盟成為獨立於美國之外的一個權力中心。

廣告

黎安友是美國哥大東亞研究所教授,美國最重要中國專家之一,是《中國六四真相》(亦稱《天安門文件》)一書的英文編輯之一,多年來不許入境中國。但黎安友心平氣和地表示:雖然中國政府不許他入境,但他並不反對中國。而且,不許入境中國也絲毫沒有妨礙他繼續研究、觀察中國。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黎安友教授表示:以前,由於中國沒有海上防禦能力,中國在擴大貿易時,是美國提供了海上通道保護。這是兩國之間的一樁交易。但隨着中國的不斷強大,中國當然不願把護衛重要生命命脈的使命長久交給它國。但中國的處境還比較困難。因為,包圍中國的鄰國日本、南韓、台灣、越南和中國的關係雖然還算友好,但與美國的關係卻是很密切。這些國家的海軍活躍區離中國海岸只有12海里。中國覺得對方靠得太近。為了獲得更多安全感,中國期望擴大其軍事活動範圍。隨着中國經濟和政治權力的不斷增長,中國認為實現這一打算的時機已經成熟。中方在與日本發生釣魚島爭端時不願示弱退卻便是表現之一,中國對外官報《環球時報》宣揚要向日本開戰便是表現之二。該報欲向日本和韓國宣告,中國並不象它們想象的那麼理智。尼克松總統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敵人覺得我們是瘋子,這是好事。這會讓他們感到害怕。

黎安友認為;中國現在雖然很強硬,但如果中國能得到它想要的東西,自然會軟下來。比如:日本承認釣魚島是有爭議海域。中國能說服美國,不再隨意在離中國近若咫尺的地方進行偵查飛行,而是事先向中方申請飛行許可。在隨後十年裡,中國能在南海擴大海軍力量,並憑藉自己的實力讓雙邊解決南海領土爭端方案有利於自己。

《世界報》認為:如果把中國比成一個人,那麼,中國是個緊張兮兮的自戀者,生怕別人來攻擊的那喀索斯。黎安友回答說,美國又何嘗不是如此。正因為美國生怕別人進攻,所以,美國讓自己的軍隊遍布天下,結果讓其它國家感到威脅。美國對老大的角色自我陶醉,總認為世界要繞着它轉。中國雖然是獨裁統治,但中國的外交和政策都很專業。美國有必要向中國顯示,美國不阻礙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不要求西藏獨立,不武裝日本以攻打中國。當然,美國也必須維護涉及到自己的安全利益,這包括保護日本島的安全和阻止北朝鮮核武器。總之,美國應該避免讓中國走向混亂的行為。黎安友還認為,人權問題其實不會真正影響中國的安定。貪污腐敗、濫用職權和缺乏法治才會給安定帶來真正的威脅。

在談到中歐關係時,黎安友認為,北京對歐盟分歧不斷感到沮喪,希望德國能在歐洲擔當中央角色,使歐洲成長為國際系統中獨立於美國的力量。在死刑問題、國際法庭、環保等問題上,美國都唱不響,而歐洲則完全可以在這些方面深化與中國的關係,成為美國到處干預政策的抗衡者。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