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觀察

民主在中國社會裡真的這麼容易被出賣嗎?

發表時間:

上月28日湖南衡陽爆出一起人大代表賄選弊案,529名人大代表中有518名捲入事件,省人大代表應選出76人,其中56人送錢拉票,涉案金額高達1.1億人民幣,震驚海內外。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湖南人大選舉弊案的分析評論。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稱 :“這起特大賄選醜聞涉及人數之多,可謂觸目驚心,有人從涉案金額來計算,估計每名省人大代表要花費200萬元人民幣去拉票,市人大代表每人則估計收取20萬元人民幣。”“這相信是中國194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人大賄選案,反映出腐敗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現在中國掀起一陣雷厲風行的‘打虎行動’,許多大案震懾人心,快速查辦,傳遞出了極其強烈的信號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習近平掀起的反貪風暴,越來越多中國人認為他是來真的。”“然而,中國人最關心的是,大案要案怎麼抓,會與過去有何不同。”“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對付官僚腐敗是一場鬥智鬥勇的較量,還涉及不同派系政治人物的地方勢力,這次中共高層在湖南政壇颳起風暴‘敲山震虎’,把湖南黑幕引爆出來,中央應該是拿捏準時機和查處方式。”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中國各地‘選’的因素在加強,但迅速就同‘賄’攪到一起,在有些村級選舉中,‘賄選’成了公開的。而衡陽市這次醜聞中,‘賄選’幾乎對選舉形成‘全覆蓋’,可想而知那些人大代表之間做這件事時,大概是有恃無恐。民主在中國社會裡真的這麼容易被出賣嗎?”“中國發展民主,坐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最重要和現實的途徑之一。但如果人大代表的賄選蔓延開來,人大代表成了‘錢可以買來的’,那麼當選者怎麼可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不屈從於金錢背後的那些利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韓詠紅的評論稱:“同事感嘆地說:‘通常人們以為人大代表都是坐冷板凳,不過是個橡皮圖章,想不到含金量這麼高。’這次人大賄選答案,確實顛覆了人們原來的認識──大家原先也不是天真地以為地方人大選舉沒有舞弊,但本案的涉案金額仍讓人吃驚。人們恍然發現,人大代表原來不是‘橡皮圖章’,這個用以體現制度合理、合法的職務,體現民主的水平不高,潛藏的尋租空間卻不小,可以值個200萬。一些商人通過利益輸送當選為人大代表,謀取政治保護;另一些人大代表則將手上握有的政治權力零賣散售,導致衡陽市人大異化為錢權交易、官商勾結的場所與平台。”

香港《東方日報》署名陳文鴻的評論稱:“中國封建思想是法不治眾,而人大代表賄選事實上全國各地皆屬普遍現象。中央政府要處理此案,便是要表明決心治理全國相類的賄選案,開了一個大缺口,任重道遠。”“中央政府這次所謂‘一窩端’,把衡陽市差不多全部的人大代表辭職。作為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由此而引起的政治震動,便十分巨大,不單只是中共建國以來人大系統的第一大案,也凸顯出地方層次貪腐的全面化。中央政府不避難而去處理,後續之勢相信亦會不小。至少湖南省人大當會查賄選,其它省亦會,而最重要的是這會鼓勵民眾與官員群起舉報。”

台灣《旺報》的社論稱:“湖南衡陽市人民代表大會爆發賄選案,500多名人大代表有9成9涉案,已全部革職。這證明中國的確有‘民主’,選民有自主權才可能賄選,若只‘貫徹黨組織的意志’,不會有賄選問題。”“選舉只是民主的一種方式,中共中央過去只講黨內‘民主集中制’,現在把反腐掃貪的力道用在查察賄選,一口氣掃掉500多名涉賄貪官(人大代表多半是下一級官員),震懾百官的作用非常強大。”“衡陽這件大案擲地有聲,威力不輸給逮捕部級貪官,或許,辦理此案可讓大陸‘民主選舉’走上正軌。未來各地辦理選舉業務,一定不敢再胡來瞎搞。國民黨在蔣經國時代藉提名‘金牛’增加選票造成選風敗壞,遺害至今未除,仍繼續傷害台灣民主素質,中共似已記取教訓了。”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