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婦女與家庭

張戎: 慈禧太後啟動了現代中國

發表時間:

旅英華裔作家張戎在完成《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近10年後,又推出一本新的歷史傳記《慈禧太後:啟動現代中國的皇妃》( « Empress Dowager Cixi :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 » )。在查閱了大量的清史資料,特別是很多外國傳記作家無緣接觸到的史料之後,她得出了這位統治清王朝近半個世紀女子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的結論,與中國輿論中長期對慈禧保守、專橫、善弄權術等種種負面評價形成反差。為什麼選擇為慈禧做傳?她又如何得出對慈禧如此肯定的評價?如何理解中國輿論中常年對慈禧的負面評價?旅居倫敦的張戎女士接受了我們的電話採訪。

旅英華裔作家張戎。
旅英華裔作家張戎。 (圖片來源:網絡)
廣告

 

慈禧在1902年就提出廢除女子纏足舊習

法廣:為什麼在毛澤東傳之後,選擇為慈禧做傳?慈禧1908年離世。百年之後,重新審視慈禧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有什麼現實意義么?

張戎:我寫慈禧倒不是因為這有什麼現實意義。毛澤東傳2005年出版以後,我又將這本書翻譯成中文,在2006年出版。然後,我又花了很多精力去做毛傳中文注釋,充實原來的英文注釋。2008年我開始寫慈禧。這中間有朋友的提議,也有我回想到過去曾兩次想到慈禧。以前我從未想到過慈禧,對她也沒有特別的興趣,只是聽到過一些說法,諸如慈禧很殘暴,或者慈禧是頑固保守派,等等。當時,也沒有在意。但是,有兩次我就留心了一下。一次是在我為寫第一本書《虹 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收集資料的時候。我發現纏腳這個殘酷、古老的習慣,是慈禧在1902年提議廢除的。這讓我有了一個小小的震驚,因為這和我腦海里的慈禧印象很不一致。後來,我為毛傳收集資料的時候,我又發現,毛澤東1893年出生,因此,是在慈禧統治的年代長大。但是,他的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都有極大的自由和機會。他是農家的孩子,但可以得到獎學金,去上學,只要他願意,他甚至可以去留學;他可以給非常自由的報紙發表文章,自由發表言論;可以和女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登記住旅店……但這些自由和機會是我在毛澤東時代生活時不可想象的。這就又讓我對慈禧產生了興趣。2008年我開始思考寫下一本書的時候,就想到了慈禧。可是,我上網搜索時發現,還是想我從前受到的教育那樣,普遍是對慈禧的謾罵。我感覺在我所知道的一些細節和普遍的見解中間有很大的差距。有差距,就有很多東西可以發掘,有很多問題可以解答,就可以做一種歷史性的偵探工作,這是我喜歡做的。

慈禧長期被局限於一個特定的歷史角色

法廣:的確,中國人對慈禧的評價一直十分負面。您認為她受到了最不公平的對待……

張戎:史學界到沒有對慈禧十分不公正的評價,主要是民間輿論。實際上,史學界,尤其是清史專家們,他們對慈禧在歷史上真正發揮的作用,心裡都多多少少有些底罷。我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得到了清史專家非常多的幫助,我對他們非常感謝。他們發掘出了大量史料。沒有他們完成的諸如整理檔案、出版舊書等大量的工作,我也不可能寫出這本慈禧傳。說慈禧是一個改革者,這是大多數清史專家都可以如同的。

法廣:為什麼民間對慈禧的認識會與學界的認識有這麼大的落差呢?為什麼民間會對慈禧長時間有如此負面的評價?原因是什麼?

張戎:我覺得這可能是宣傳結果。還有,史學界對慈禧的這些看法很多都沒有痛痛快快地說出來,因為在中國的那種政治環境下,慈禧已經被定性為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的統治者,是給中國帶來災難的人。所以,老百姓也就跟隨這種說法。

法廣:就是說中國政治生活中的意識形態造成了這種觀念,將慈禧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官方需要的歷史角色中了。

張戎:是這樣。當然還不只是共產黨。從前,國民黨時代也是這樣。因為慈禧死後不久,中國就走向共和了,就是民國。民國開始時那些掌權的人還不是這樣,但後來那些人逐漸把慈禧定性為給中國帶來災難的人,是他們把中國從慈禧手中拯救出來。

慈禧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

法廣:您這本書特彆強調了慈禧對中國現代化進程起到的作用,能否解釋一下您的觀點?

張戎:是她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我們今天看到的電燈、鐵路、開礦、建工廠、建海軍、建現代化的陸軍這些物質上的東西,還有,現在的教育制度,都是慈禧當年從國外引進來的。是慈禧向國外派出了第一批外交官,是慈禧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以前,我們總是籠統地說是鴉片戰爭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其實不完全對。因為鴉片戰爭後,道光皇帝、鹹豐皇帝都還拚命要關上大門,起碼是想讓大門不要開得更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瓦爾金率領的英國軍隊1860年到北京去找中國皇帝,要中國打開大門,要求更多貿易,後來才有了火燒圓明園。慈禧掌權 或者說奪權以後,意識到:為什麼我們不能開門?為什麼不能打開大門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改革開放,使中國人生活得更好,使中國更富強呢?!是她最先有了這種想法。中國真正打開大門是在1861年以後,更不用說報紙的出現、新聞自由的程度等,都是在1861年以後才有的。還有法制 當時,在慈禧的主持下,有一些法制專家,比如沈家本等人,全面引進西方的法律制度,來替代中國那些中世紀的懲罰制度,凌遲處死等刑罰都是那時候廢除的。

慈禧為何殺戊戌六君子?

法廣:但是,中國教科書多年都在傳授一種認識,就是慈禧阻礙了中國的開放,阻礙了中國對西方打開大門。

張戎:是啊。我覺得這完全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看看歷史上的事件,看看我的書里引用的那些中外文史料,這些資料可以隨便查到,上諭檔 也就是聖旨檔案就在網上,大家都可以看到。

當然,大家會想起慈禧殺“六君子”,認為他們是因為要改革而被殺。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戊戌維新(戊戌變法)根本就是慈禧發動的。這也是白紙黑字的事實。發起改革的那道聖旨,開篇就是“上奉慈諭”,意思就是:皇上奉皇太後的諭旨……這根本就是慈禧下命令要改革。我根據史料的解讀,是慈禧最初看重了康有為的改革思想,然後提起了光緒皇上的注意。光緒皇上接見康有為是在頤和園,也就是在慈禧的眼皮子底下,如果沒有慈禧的支持 更不要說很有可能是慈禧讓他這麼做的,那是不可能的。後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都被提升到很高的職位。康有為除了辦官方報紙,以宣傳改革,還要去主辦報律,就是給新興的報紙、媒體撰寫法律,不可謂不重要。

當然,康有為不滿足於這些。他想當皇上,第一步就是讓光緒皇帝做他的傀儡,他做皇帝背後提線的人。總而言之,就是他要控制整個國家。那慈禧當然就擋了他的路,他於是想謀殺慈禧。這一點在史學界已經完全是定論。中國的史學家們早就在日本檔案館裡找到了他們指定的殺手畢永年當年給日本人手寫的事件經過。出於自衛罷 也許有人說慈禧該被殺,這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慈禧要殺六君子,並不是他們要改革,而是因為他們要殺她。

毛澤東掌權後中國社會全面大倒退

法廣:您剛才提到,毛澤東其實是在慈禧統治末年出生、成長。您說在毛澤東的青年時代有一個相對開放的社會,那個時代的性自由,和知識自由度令人驚訝,但在您成長的年代,這些事情都是無法想象的。為什麼在慈禧末年開放了的社會,會在後來重新回到一種男女授受不親、政治封閉的年代?

張戎:這中間是中國一個很大的悲劇。慈禧的朝代是一個滿族人的朝廷,在慈禧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後,在大量的年輕人出國,受到國外文化熏陶,受到新式教育之後,這種少數人的統治就越來越不能被人容忍。共和的呼聲非常高。慈禧其實也意識到這一點,就想用君主立憲的方式,來維持朝廷的延續。

在臨死時,慈禧意識到君主立憲很可能辦不成,她在世就可能辦不成,她去世後,就更不可能辦成。所以,她基本上已經認可了共和。她在死前幾個小時,把權從攝政王載豐那裡收回,交給了隆玉皇太後。中國最後走向共和,是隆玉皇太後簽署的退位詔書。隆玉皇太後的這個權力,是慈禧給她的。

但是,二十世紀的共和,中國面臨著兩個巨大的威脅,一個是日本,一個是蘇俄。日本侵華的一個最直接後果,就是使得毛澤東能夠掌權,一是因為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摧毀了蔣介石政權,二是因為毛澤東的身後有斯大林的支持,有蘇俄的支持。不光是支持,那是全面的支援。毛澤東掌權以後當然就把中國拉回到一種封閉的狀況,因為封閉的社會是容易統治的社會。只要有改革開放,他就不能實現他的那種暴政。在這種封閉的狀況下,中國全面地大倒退。

法廣:慈禧在一個不容女子有所表達,更不容女子參政、掌權的年代自然經歷了那個時代的很多無奈,但那些無奈在當今中國社會是否仍然留有印記?一百年之後,中國社會對於女子參政、決策的環境應該是已經大為改觀,但中國並無女子真正走上政治最前台,為什麼?

張戎:我沒有研究現代中國,不太清楚。但我想當然還有很多阻力。對女子參政還有很多偏見,就連那些比較開放的、所謂自由派的人,提起慈禧時,都還帶着一種輕蔑的口氣。而且,還有人說什麼“世上惡毒莫過女人心”之類,當然是說慈禧,但也把所有女人都帶進去了。所以,這種偏見還是非常深的。我想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罷。

法廣:在您看來,中國民間輿論對慈禧的負面評價,是否也在一定程度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呢?

張戎:有可能罷。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大家對慈禧真正做了些什麼並不太了解。因為,在一個思想不自由的地方,看不同意見的書,聽不同意見的發言,這樣的機會或少,人們就很容易接受灌輸來的東西,讓他知道什麼,就是什麼。所以,中國更需要的還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前提,當然是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現在的出版是不自由的 我當然希望慈禧傳不要被禁,但是,我的前兩本書:《虹: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和《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都是被禁的。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大家不能千方百計地找來看,但畢竟很麻煩,絕大多數人可能也不願意去找這個麻煩,更何況還要擔風險。那當然就是聽官方說什麼就是什麼。而且,這些跟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我想,這些都是原因罷。

中國要想做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國家,不改革這一點不行。

張戎新著:《慈禧太後:啟動現代中國的皇妃》
張戎新著:《慈禧太後:啟動現代中國的皇妃》

 

慈禧1835年生人,本姓葉赫那拉氏。1852年時被選為秀女,走進紫禁城,成為清文宗鹹豐皇帝的妃子。自1861年到1908年11月15日去世,這47年間,她3次垂簾聽政,是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

如果說張戎對慈禧的讚賞令一些學者懷疑其客觀公正性的話,中外史學界近年來對慈禧的研究也出現了更為積極肯定的評價。

這本書的英文版2013年10月在香港推出。法文版已在接洽之中,張戎本人也已經開始了中文版的翻譯工作。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