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法國學者檢討法中關係50年變遷

發表時間:

在中法兩國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法國總統奧朗德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法新社等各通訊社紛紛報道賀電內容。奧朗德在賀電中強調: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他認為,戴高樂將軍當年作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習近平則是表示:“高度重視中法關係,願以建交50周年為契機,推動兩國關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斷邁上新台階”。而在法中建交50年之際,法國學者紛紛檢討50年的建交歷史認為,作為50年前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今天的法國在與中國交往上滯後了。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即將在三月份在巴黎迎接習近平訪法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賀電中說,“獨立精神及相互尊重、珍視主權和多邊主義一道,構成法中關係不可撼動的基石。中國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法方希望同中方加強在國際和全球性問題上的協調,共同維護世界多極化,攜手應對各種危機和全球性挑戰,推動法中關係再創新的輝煌”。

法新社的消息說,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賀電中表示:“中法都是聯合國安理會 常任理事國和具有獨立自主精神的大國,是推動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中法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 益,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習近平也回顧說,“1964年1月27日, 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作出中法建交的歷史性決定,開闢了中歐關係的新時代,譜寫出平等包容、互尊互信、互利共贏的國際關係新篇章”。

周一晚間,法國總理埃羅在巴黎大皇宮主持“中國之夜”,開啟法中為期一年的系列文化藝術代等領域的交流活動。埃羅表示,當年,戴高樂在東西方冷戰的背景下與中國建交,具有遠見卓識,而今天,我們應該為法中關係揭開新的篇章。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人們回顧最多的恐怕就是當年戴高樂將軍毅然決定與北京建交的歷史。二戰後,世界進入東西方尖銳對峙的年代。1964年法國總統戴高樂衝破重重阻力,以無比果敢的政治氣魄,決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法國於是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中國媒體對此的評論是,戴高樂此舉“打破了西方對中國長期以來的政治和外交封鎖”。

法國戴高樂基金會常務秘書馬克 佛索(Marc Fosseux)在接受本台法語組記者專訪時表示,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戴高樂當年此舉確實具有遠見卓識。他說,事實上,戴高樂將軍的任何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是極富遠見的。他解釋說,1964年,東西方冷戰之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都竭力反對戴高樂與共產中國建交的決定。直到70年代初,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才步法國的後塵,開始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馬克 佛索回顧說,其實戴高樂當時就認為他的決定是顯而易見的。“世界如何能無視擁有7億人口的中國的存在?中國在60年代中期確實經濟上還非常貧窮,並對外部世界閉關鎖國,但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戴高樂認為,中國遲早會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戴高樂還遇見到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的對峙最終會結束,隨着事態的演變,以中國為首的新的強國將會誕生。

不過,50年後的今天,與其他大國相比,法國在發展與中國關係上顯得落後了。法國中亞戰略研究基金會主任瓦萊麗 尼蓋(Valérie Niquet)接受本台專訪時就這樣認為。她說,將世界一分為二的時代已經過去。世界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法國卻逐漸失去過去的輝煌。50年前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法國,已讓位於美國。美國才是中國真正意義的“戰略合作夥伴”,從與中國經貿角度來說,法國也不及德國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相比,德國與中國貿易高出三倍。究其原因,她總結說,我們對中國及中國市場太過理想化了,以致始終難以取得具體的成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